藥界激辯醫藥911帶量采購
日期:2018/10/6
【云端導讀】
近日,在蘇州舉辦的醫保研討會上,有消息透露,國家明確4+7集采模式的改革目的主要為降價。采用聯盟招采,集中資源、量價掛鉤,保證供應。70%占同類產品全國市場的30%,不再二次議價,同時,醫保30%先給藥品采購墊資,醫保的支付價和藥品的招采價打通,并且要達到聯動。
近日,第三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全面建立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研討會在蘇州召開。據了解,國家醫保局領導及部分醫藥企業代表參會討論。
據悉,目前藥企關心的幾個問題主要集中在:
4+7試點城市集中帶量采購:促使仿制藥降價,替代原研。但集采還沒有正式的具體的方案,有規模的優質企業如果按照這個規則,70%帶量,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以最低價中標,是否能保證質量,保證供貨?
創新藥政策:動態進入醫保以及創新藥降價幅度如何?如果不能有很好有回報,藥企創新的熱情將會降低。國內創新剛剛起步,和國際還有距離,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激勵,未來如何驅動企業創新?
談判應直接掛網,不再二次議價
據了解,會上有藥企代表也提出了一些觀點,比如,埃克替尼進入了第一批談判目錄,兩年來埃克替尼的銷量和銷售額均有增加,這說明了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受益,也能夠給企業帶來收入的增加。但談判能否直接掛網,不用二次議價;而且進院仍然很難,談判能否加快進院;
此外,國際上對未進院的產品允許在定點藥店銷售,國內是否也可對談判品種允許定點銷售;而且不同批次談判品種在醫院的宣傳力度不同,早期談判品種的影響力在下降,建議能更新目錄。
再比如說紫杉醇的帶量采購額才3500多萬,量很小,是需求的1%,量雖然小,但是沖擊卻很大。影響了一些上市企業的市值。帶量采購是為什么?是供應不了,還是支付不了?節約的醫保成本是多少?如果只是壓價,節約了2億,卻讓企業損失了5000億,是否得不償失?
建議先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再統一集采
像一些過專利期的原研藥,拜糖平、拜阿司匹林、立普妥、絡活喜、布洛芬,這些品種每個消耗的醫保基金不會低于50億。羅氏芬和中國的頭孢曲芬比,前者50元,后者2元,且前者依然占有中國93%的市場份額。絡活喜占氨氯地平總銷量的77%,石藥的是左旋氨氯地平2.5mg,絡活喜是右旋安氯地平5mg,且石藥的是馬來酸的特殊工藝,但是價格依然是進口的幾十分之一。2017年絡活喜在美國銷售1800萬美金,在中國銷售5億美金,但其在中國的價格是臺灣和日本的18倍。
當下,我們的醫保費用被大量的高價原研藥占據,新的醫保改革應該降在這里。盡管仿制藥處方量占80%多,但是份額只占10%+。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漸進的,休克式的做法一定會亂套,這次資本市場的反應不是對911的反應,而是對預期不明確。建議醫保的著力點應該先放在高價的原研藥。
同時,也建議如果有3-5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應先制定合理的能夠保證質量的醫保支付價格標準,再統一集采。
避免最低價中標,鼓勵充分競爭
對于采購價格,有藥企代表認為,最低價中標與質量導向會有背離。企業會加大精力控制成本,精力不會在質量上。獨家高份額,另外30%-40%沒有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因為沒有參加集采,反而可以售高價。
中標企業拿到大的訂單,也會考慮未來幾年能不能持續中標,也可能會只圍繞成本下功夫。另外,進口的PD-1在中國定價是全球最底,也正是因為目前國內有眾多PD-1在申報,所以未來藥品降價還要依賴于國產自主研發的興起。
因此,建議避免最低價中標,避免獨家中標,鼓勵充分競爭。價格不應該作為唯一指標,應該考慮綜合指標。
據了解,會上還指出,很多注射劑納入了此次帶量采購目錄,目前注射劑一致性評價過了6個品種,均是因為按照新的注冊分類而給了這樣的市場機會,但是很多產品并沒有被廣泛應用,還沒有做過人體試驗,有風險。還有些產品在歐盟、美國上市的,在國內反而不能中標。
注射劑不應納入帶量采購目錄,應先保證質量
因此,藥企代表認為,目前還沒有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的標準,考慮到安全性,暫時不應納入帶量采購目錄。對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低價藥(日費用低于3元的)和新的基藥目錄,也建議不納入帶量采購目錄。應考慮到帶量采購和現有產品的銜接,給其他企業一些時間,避免形成新的壟斷。
此外,最近國家衛健委正在調整基藥目錄,要增加168種,國務院已發文,要按醫保規定納入醫保目錄,但這新增的品種還沒有公布。建議國家應該統一一個目錄,不同部門承擔不同職能,互相協調,以后只要有新的藥品納入目錄都應先經過談判。
但是289目錄的一致性評價工作今年年底就截止了,各企業都在加緊做一致性評價工作,如果屆時沒有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也將意味著未來一年這些產品將會失去4+7城市的市場。那么,這些企業要如何應對,也是值得考慮的。而且,就算過了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也還是存在質量差異,如果醫保支付價一樣的情況下,應該將質量最好的納入。
醫藥集采模式的改革不完全是為了醫保支付,不也完全為了降價
據業內人士反饋,針對這些問題,會上明確4+7集采模式的改革目的主要為降價。當前,醫院給藥企的賬期過長,壓下來的貨款用于醫院擴張,二次議價則成為醫院灰色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量價不掛鉤、質量難保證,醫療機構使用不順暢,存在的問題還很多,而這次試點后,國家將會出臺招標采購的基本政策,以解決長期以來招采中存在的問題。
因此,此次方案的主要思路就是要進行4+7聯盟招采,集中資源、要量價掛鉤,要保證供應。70%占同類產品全國市場的30%,不再二次議價,同時,醫保30%先給藥品采購墊資,醫保的支付價和藥品的招采價打通,并且要達到聯動。
今年9月11日,帶量采購會議內容流出,給業界帶來了極大的震動,被稱為“醫藥911”,導致醫藥行業股價大幅下跌,這是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不單純受帶量采購的影響。醫藥集采模式的改革不完全是為了醫保支付,不也完全為了降價,它是機會,也更是挑戰。國家醫保局將以破除醫藥領域為著力點,積極改革,而不是簡單的職能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