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醫院醫聯體兩招上新聞聯播頭條!
日期:2018/9/3
醫聯體被視為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杠桿,但卻長期處于無序發展、好壞難評的境地。近日,國家衛健委連續發布兩個文件,今后,在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規劃發展進行網格化布局的同時,還要對醫聯體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考核。
醫聯體建設正在由量變走向質變。目前,國家對醫聯體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給予了更全的配套舉措。回望過去,不乏值得借鑒的案例。由河南省人民醫院牽頭組建的醫聯體,僅僅建設一年時間,便登上新聞聯播頭條,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01
分級診療機制支撐
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現狀,“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放在醫改首位,其落地性舉措的核心便是組建醫聯體。河南省作為我國人口大省,看病就醫問題尤為突出。2015年11月,河南省人民醫院聯合17家省轄市級醫院、108個縣的111家縣級醫院,簽署“互聯網智慧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協議,正式啟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根據國家衛健委出臺的《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方案(試行)》,是否形成了責權利明晰的運行機制、醫聯體內部成員單位分工協作情況、區域醫療資源共享情況、基層服務能力提升程度、醫聯體內部利益共享機制是否建立,成為醫聯體建設情況的重點考核內容。這恰恰說明,以上五點是醫聯體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河南省人民醫院首先建成了“互聯智慧分級診療醫學中心”,下設一個辦公室和五個分中心,分別是遠程控制中心、分科調度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質量控制中心和學科聯合中心。依托以上實體機構,河南省人民醫院與醫聯體內成員單位開展遠程診療、雙向轉診、遠程教育、學科聯合、質量控制等工作。
缺乏共享共建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一直是醫聯體的軟肋,河南省人民醫院推行了“首席專家+聯絡員對接服務”的地圖式責任管理機制。按照分片管理原則,每一位醫院管理者負責協調所屬合作醫院的主要工作。醫院還設立了首席學科專家負責制,臨床專家作為聯絡專家,采取地圖式定位管理。據統計,共有110名病區主任被協作醫院聘為首席學科專家、名譽院長或副院長。
為便于基層醫院對患者進行就醫宣傳,定向提升基層醫院醫生業務能力,河南省人民醫院實施了“三固定”模式。一是固定醫院,每個月的哪天去固定的幾家醫院;二是固定時間,在固定的一天里去哪些醫院;三是固定專業,固定專業的專家哪天去哪家醫院。
管理方式與工作機制的確定,為醫聯體建設奠定了基礎。另一基礎性工程是建立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并與地市級、縣級協作醫院信息互聯。與此同時,河南省人民醫院與美國梅奧診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實現互聯互通。
如果說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是為了方便醫聯體成員單位與醫生工作,河南省人民醫院建設的96165綜合服務平臺則主要為患者提供便捷服務。院前預約掛號、預約轉診、病床安排,院中陪檢、導檢、患者接送,院后服務調查、投訴等,患者投可以通過微信、短信等形式,發送到96165綜合服務平臺。
醫聯體模式受質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級醫療機構醫生多為“義務勞動”。解決這一問題,河南省人民醫院建立了一套績效考核和評估機制,醫生每個月至少要與基層醫院對接一次。針對院內,考核方案主要側重對各科室部分指標進行考核;針對院外,主要對基層醫院進行評估。
考核機制支撐下,河南省人民醫院量身定制了“服務基層20條舉措”,如專家坐診日、專家手術日、專家多學科會診日、省醫患者向下轉診日、專家健康講座日、專家多學科會診日、專家質控管理日等。據悉,這些舉措以特定服務日的形式貫徹,每月落實一次。
02
搭建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
醫聯體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便是打造信息平臺,借助平臺連接成員單位,提高工作效率。河南省人民醫院深知這一點,開展分級診療工作之初,便選擇與第三方技術平臺合作,共建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
“為了建設好平臺,1年時間內,我們走遍基層,實地調研、溝通、推進,最終在軟件、硬件、平臺等多方面工作上都達到了預期效果。”在卓健科技河南省人醫項目組負責人王昊先生記憶中,這是一段痛并快樂著的歷程。
起初,河南省人民醫院希望建立協作關系的有128家基層醫院,網絡幾乎遍布河南省每個縣市。卓健科技團隊實地調研后發現,無論是醫療水準還是信息化水平,各地差異都很大。硬件更新迭代,軟件應用維護,都需要派遣技術人員實地解決。
河南省人民醫院給予全免費的幫扶建設。僅僅一年時間,河南省人民醫院與協作醫院中的112家醫院實行了專網輻射,逐步打通HIS(醫院信息系統)、LIS(實驗室信息系統)、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EMR(電子病歷)等信息系統。上級專家經過授權操作,可直接查閱基層醫院特定患者的運行病歷,包括醫囑、手術記錄、病程記錄等醫療數據。
目前,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集成了12項基本功能,包括病理、影像、超聲、心電在內的各學科遠程會診,遠程視頻會診,多學科會診,遠程手術指導,遠程重癥急救指導,雙向轉診,遠程教學等。
以遠程會診為例,當基層醫院遇到無法解決的疑難病例,通過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可向河南省人民醫院專家申請進行遠程視頻診療、遠程會診。借助平臺,基層醫生與專家對話的同時,還可以完成切片、影像、病歷等資料的上傳,輔助專家診斷。
醫聯體建設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將患者留在基層。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的另一個重要模塊是遠程教學,基層醫院醫生可以在平臺上學習學科知識。除此之外,河南省人民醫院還對基層醫院進行線下幫扶。
王昊認為,從技術平臺層面講,平臺搭建只是基礎,后續如何完善產品,才是長久生存下來的核心。從醫療服務層面看,河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孔令非強調,平臺還應從急慢分治、醫療信息標準化、利用大數據從“治療”向“預防” 轉變服務模式、增值服務挖掘等方面下功夫。
搭建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平臺僅僅是醫聯體信息系統建設的第一步,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健康服務院平臺上線,面向患者提供全流程線上醫療服務,面向醫院提供創新協同診治服務,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健康服務體系和運行機制,最終實現“觸手可及見名醫,省醫專家在身邊”的目標。
信息來源:健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