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行業競爭力報告出爐!1藥網拔得頭籌
日期:2018/7/8
在經歷過啟動期和成長期后,國內醫藥電商企業的商業模式已經成型,各大健康產業企業正在悄然布局升級,打造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務機構。近日,動脈網發布了《醫藥電商行業競爭力報告》,通過對主要B2C醫藥電商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對15家B2C醫藥電商做出競爭力評價。(詳見榜單)
1藥網、健客、好藥師、七樂康、阿里健康大藥房、位居前五
報告稱,從我國醫藥電商發展歷程看,現已進入成長階段,各大電商平臺在藥品經營規模、融資能力、產業鏈整合能力、附加服務能力方面參差不齊。不少企業抓住電商市場快速發展機遇,順勢轉型,在藥品銷售服務的基礎上,提供多元化服務,提升綜合競爭能力。
通過對主要B2C醫藥電商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對15家B2C醫藥電商做出競爭力評價,1藥網、健客、好藥師、七樂康、阿里健康大藥房、位居前五。
近年來,優秀的醫藥電商企業通過不斷探索市場痛點和需求,逐漸從單純的藥品銷售服務商轉型為以藥品銷售服務為基礎,延伸到在線健康管理、金融服務、診療服務等系列增值服務逐步構建藥品流通服務的產業生態和"醫+藥"醫療健康服務閉環生態,正式升級為醫藥電商2.0版本。
報告通過對比中美醫藥電商發展情況以及我國醫藥電商發展階段特征得出結論: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藥電商起步較晚,醫藥電商在整個藥品零售市場所占份額較低。
研究表明,早在1998年,美國醫藥電商滲透率就超過了10%,且滲透率持續處于高增長水平。2015年,關國醫藥電商交易額達到820億美元,占整個美國藥品銷售市場份額的33.3%,國內醫藥電商市場發展看,網購占比不斷提高,過去6年的CAGR高達37.6%。
同期我國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僅為1211億元,占整個藥品銷售終端的比例為7.4%,但隨著網購占比依舊不斷提高,過去6年的CAGR高達37.6%。但是,我國藥品網購占比仍低于10%,可見未來發展空間大。
雖然發展相對落后,但是,從近年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變化看,我國醫藥電商卻在不斷增速。
報告顯示,從近年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變化看,我國過去6年醫藥電商銷售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5.5%,醫藥電商占藥品終端市場的比例年均復合增長率也高達37.6%,這意味著,在經歷了探索期、啟動期、成長期三個階段,目前已經進入發展期。
2016年后,我國網上藥店數量已經達到678家,同比增加72.5%,醫藥電商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醫藥電商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格局已經成型,便在各自細分領域都出現了一批代表性企業:
1.以1藥網、健客、阿里健康大藥房、京東大藥房等為代表的B2C模式;
2.以益藥購、九州通網、我的醫藥網、未名企鵝、藥師幫為代表的B2B模式;
3.以快方送藥、藥到家為代表的O2O模式。
目前,我國醫藥電商產業生態已基本形成,以運營方為核心,對外鏈接資源方、第三方服務商和用戶,打通了藥品的生產、流通、支付以及消費環節。同時,在這一時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繼今年四月兩會國家領導人公開點贊,"互聯網+醫療"迎來國家政策認可之后,政策再次給力,6月14日,廣東省政府印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從政策內容看,政府正在大力支持醫藥電商的發展。
來源:搜藥
信息來源:大健康產業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