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療技術水平處在啥位置?縣級醫院發展有哪些亮點?國家衛健委發布會告訴你
日期:2018/6/30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礎,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與民生息息相關。 根據2016和2017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浙江全省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患者門急診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搶救室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搶救成功率、康復率和惡性腫瘤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點贊浙江經驗 近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結果顯示,我國從2015年的第60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短短一年間上升了12名,是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浙江召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新聞發布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介紹,浙江這幾年在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提升,特別是醫療質量精細化管理工作上很有特色,是我國整體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發展的優秀典型和具體縮影。 在醫療技術能力提升方面 論關鍵技術 綜合救治能力進入國內第一方陣 “十二五”期間,浙江有51個專科列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人體器官移植、重大傳染病救治、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嚴重創傷和重癥患者綜合救治技術、腫瘤診治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發展,綜合救治能力進入國內第一方陣,部分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監測數據顯示,浙江人體器官移植例數居全國前列。 其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已擁有肝、腎、心、肺、胰腺、小腸等器官移植學科群,移植數量和整體移植存活率全國領先,至今累計完成肝移植2417例,腎移植5605例,心臟移植33例,肺移植29例,整體移植存活率全國領先。 微信截圖_20180622183622.png 浙醫一院的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體系引領國家專科發展,腎移植為核心的尿毒癥一體化治療體系推廣全國,以H7N9禽流感救治為代表的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體系引領全球。 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方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開展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被譽為“杭州經驗”,為高齡、外科手術高危或禁忌的主動脈瓣病變患者帶來了治療希望。 浙醫二院急診中心高效的創傷救治體系是全國標桿,這里還有國內最大的日間手術(就是病人在同一個工作日完成手術或操作并出院)中心。 動態針分割線 說縣級醫院 全省縣域就診率達到85.8% 全省54家城市三甲醫院共與122家縣級醫院開展合作辦醫, 8家省級醫院與縣級醫院共建12個專科(專病)中心。 縣級醫院技術水平明顯加強,平均每家醫院建立專科、亞專科4個以上,2017年全省縣域就診率達到85.8%。 以浙江省人民醫院為例,該院先后全托管海寧、淳安、天臺、桐鄉和南潯5家縣級醫院,通過精準幫扶,有效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技術及服務能力。 如海寧分院,醫院從二乙成功創建為二甲醫院,與合作前相比,2017年醫院門急診量、出院人次、手術量和三類及以上手術量分別增長116%、208%、141%和194%,百姓縣域內就診率從78%提升至90.9% 。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中介紹的東陽市人民醫院能開展先天性心臟、心臟瓣膜和冠脈搭橋等高難度手術,實現了“大病不出縣”,東陽市縣域內就診率高達90.08%。 除了東陽市人民醫院,縣級醫院中的諸暨市人民醫院、瑞安市人民醫院等單位,醫療技術能力均處于較高水平。 動態針分割線 在醫療質量水平提升方面 浙江省醫療質量精細化管理起步較早,一些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國內知名度較高。 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門診不輸液、入院準備中心的管理,浙江省臺州醫院質量管理工具的應用、臨床路徑的管理等。 聊醫療質量 建立36個質控中心 浙江從1986年開始建立第一個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目前,省級層面已建立了36個質控中心、26個技術指導中心,制定了相應的診療規范、技術標準,建立了質控數據網絡報送系統和核心質量數據庫。 靜脈輸液使用率低 在合理用藥管理方面,加強抗生素及輔助性、營養性藥品和中成藥等的使用監控,浙江省門診患者、住院患者靜脈輸液使用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7年,全省醫療機構診療人次5.95億,出院人次949.7萬。全省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8.5天(全國為9.8天)。 2018年第一季度全省三甲、三乙醫院平均住院日再次縮短,分別下降到7.82天和8.32天。
信息來源:浙江發布
浙公網安備 330212020006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