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長要求:推廣福建模式
日期:2018/6/30
昨日(6月19日),據福建省人民政府網通報,6月15日-16日,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一行來閩調研醫療保障工作。
省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省醫保委主任李紅,省政協副主席、三明市委書記杜源生參加了調研座談。
胡靜林一行深入考察了三明市醫管中心、市第一醫院、沙縣高橋鎮衛生院和新橋村衛生所等,并聽取了福建省、三明市醫改工作匯報。
胡靜林局長一行與三明市醫保局、市醫管中心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此次醫保局領導上任后,第一站調研即選擇福建三明,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胡靜林首先充分肯定了福建醫改成效,指出福建省委、省政府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高度重視醫改工作,加強頂層設計,著力體制機制改革,大膽創新、勇于突破,為全國醫改提供了借鑒,尤其在醫保體制改革方面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福建模式。
從2012年開始,福建省三明市開展了醫藥、醫療、醫保三醫聯動的公立醫院改革,在降低醫藥收入占比、提高業務性收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和肯定,成為我國醫改領域名副其實的先鋒。
此次調研,胡靜林要求,要認真學習三明經驗,推廣福建醫保改革模式,充分發揮醫保的改革牽頭引擎作用,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加快建立統一高效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保障。
此前,國家醫保局組建之時,便明確將‘制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政策并監督實施納入職責范圍’,而之前,主要是由衛計委負責。而這與福建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有異曲同工之處,醫保作為支付方將主導藥品采購。這也被業界解讀為“三明模式”獲得國家層面認可,未來即將全國推廣。如今看來,不無道理。
作為醫改明星的三明是典型案例,最早“改弦更張”,由醫保統管招標,以整合醫保管理體制和改革支付方式為重點,增強醫?;鸬目沙掷m性,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7年更是打破以往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模式,實施醫保支付結算價為基礎的藥品聯合限價陽光采購,不再按雙信封招標等傳統模式分類采購,而是實行所有藥品陽光掛網,由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按照片區開展聯合議價采購,通過采購價、醫保支付結算價、醫保最高銷售限價等不同價格的相互嵌套和制約,促使醫療機構將藥品作為醫療成本進行管理,調動其參與議價的積極性。
三明由醫保管理的藥品采購,改變了以往醫保部門單純作為費用支付方的角色定位,開始發揮醫保議價功能對總體醫療成本的影響。勢必成為今后醫保管理必然要踐行的一條途徑參考,也為全國范圍內醫保藥品支付標準的出臺進行鋪墊。
由于業界一直強調應按照“誰使用誰招采,誰付錢誰管理”的原則,全國一些地區逐步試行并推出了以醫保部門主導藥品招采的模式。
2013年,三明在全國成立首個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率先實現“三保合一”;
2016年,福建開始在全省推廣“三明模式”,正式成立福建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
2017年3月,福建省在醫保辦主導下啟動了新一輪的藥品聯合限價陽光購,將醫保支付價與全國最低價掛鉤,并將此作為陽光采購報價限價;
而福建的醫保管招采的做法也在其他地區開展起來。
廣東、海南等分別于2017年建立了廣東省醫保基金管理中心(掛靠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海南省醫療保障管理局,主要承擔基金支付和管理,藥品采購和費用結算,醫保支付標準談判,定點機構的協議管理和結算等職能。
浙江、天津、重慶、甘肅等省市都表示,已將醫保與藥品招采有機結合。
而安徽、陜西,湖南省湘西,遼寧省錦州等地也均表示,將成立醫保基金管理中心。
另外,隨著全國各地不斷推出三明模式的復制版,孤島效應逐漸被打破,再加上此次醫保局局長親自為其站臺,未來三明經驗或許會被更多的省份學習模仿,福建模式會被逐步推廣至全國。
信息來源:賽柏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