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3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監管,避免醫療風險發生。
王海洋是河南洛陽澗西區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退休職工,最近體驗了一次在家里復診看病。他用手機點開“科醫大醫生”APP,點擊主任醫師馮笑山,再點擊“視頻問診”,很快就接通了馮笑山的遠程門診。他將檢查單拍照上傳后,馮笑山看著檢查結果說:“甲狀腺結節雖然比此前大些,但小于1厘米,是良性,目前不需要治療,半年復查一次就行了。”王海洋懸著的心落了地。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康艷麗負責在線診療的質控工作。她每天采取分時段抽查的方式,從系統后臺調出在線診療的音視頻資料,重點看每位醫生的診療行為是否專業、開具處方和病歷書寫是否規范,尤其是患者主訴和現病史的記錄是否完善等。她介紹,互聯網醫院在線診療行為網上留痕,可從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3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監管,避免醫療風險發生。截至目前,已完成的在線診療服務6萬多例,無一例醫療糾紛。
河南省衛計委主任闞全程認為,互聯網醫院提供的在線診療服務,原則上屬于遠程門診,要嚴格參照醫院實體的門診質控標準執行監管。提供在線問診的醫務人員應具備相關資質證書,要在執業地點行醫。
“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醫療機構都應該對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負責。只有以醫療機構為基礎的互聯網服務,才能發展得長遠。”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尉建鋒說。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網絡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目的是加大醫療健康服務主體責任,線上線下統一監管,促進互聯網企業主動履責。
“醫療行業具有特殊性、復雜性。”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主任盧清君說,互聯網不應成為監管的“法外之地”。今后還應繼續加強全流程管理,并完善遠程醫療技術標準、協同規則和人才培養機制等。
國家衛健委衛生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于學軍認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是一個新型業態,與傳統實體醫院不一樣,既要加大油門往前走,還要踩好剎車,積極探索鼓勵創新和防范風險緊密結合的監管方式,確保人民健康安全,擰緊質量“安全閥”。
與傳統醫療模式相比,互聯網醫院讓患者面臨更大的醫療健康信息泄露和濫用風險。如何杜絕患者隱私泄露?
焦雅輝表示,電子信息數據安全及電子信息“確權”問題將是研究重點,不僅要從技術上加強安全保護,更要讓數據使用有法可依。嚴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戶資料、基因數據等,對非法買賣、泄露信息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懲處。
于學軍說,誰提供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誰就必須負責,在監管方面,原則上是按照屬地化管理,推行在線知情同意和告知,防范化解醫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