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12日和14日,國家藥監局陸續發布三則公告,先后要求雙黃連注射劑、丹參注射劑、天麻素注射劑修訂說明書。公告稱:
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在【禁忌】項中須列出“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并增加警示語“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丹參注射劑說明書的【禁忌】項應當包括“新生兒、嬰幼兒、孕婦禁用”,并增加警示語,“本品不良反應可見嚴重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天麻素注射劑說明書的【兒童用藥】項修訂為:“未進行兒童用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兒童慎用。”
序號
|
品種
|
臨床使用受限/改說明書情況
|
1
|
柴胡注射液
|
2018年5月,國家藥監局發文,修改說明書,注明:兒童禁用。
|
2
|
魚腥草注射液
|
2006年11月,原國家食藥監管局發布修改魚腥草注射液(肌內注射)的說明書,要求其注明:孕婦、兒童禁用,老人慎用。
2017年版國家醫保目錄要求: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3
|
紅花注射液
|
2012年8月,原國家食藥監管局要求修改說明書,注明: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禁用。
2017年版國家醫保目錄要求: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搶救臨床證據的患者。
|
4
|
冠心寧注射液
|
2015年10月,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修訂說明書,注明:兒童、孕婦禁用。
2017年版國家醫保目錄要求: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5
|
魚金注射液
|
2007年3月,原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其修改說明書,注明:本品尚未有兒童、孕婦使用的臨床研究資料。
|
6
|
復方蒲公英注射液
|
2007年3月,原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其修改說明書,注明:孕婦、兒童禁用。
|
7
|
蓮必治注射液
|
2006年11月,原國家食藥監管局要求修訂說明書,注明:老年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應慎用。
2017年版國家醫保目錄要求: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8
|
穿琥寧注射液
|
2005年,原國家食藥監局要求修改說明書:【兒童用藥】項內容增加“目前尚無足夠兒童用藥的臨床資料”,刪除用法用量項“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
國家發布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其中包含對雙黃連、熱毒寧、清開靈、喜炎平、魚腥草等26個常用中藥注射劑的使用規定:今后,只有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中的重癥患者才可使用。
26個常用中藥注射劑的使用規定
序號
|
名稱
|
備注
|
1
|
雙黃連注射液
注射用雙黃連(凍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重癥患者
|
2
|
清開靈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急性中風偏癱、神志不清的患者
|
3
|
蓮必治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4
|
熱毒寧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重癥患者
|
5
|
喜炎平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重癥患者
|
6
|
痰熱清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重癥患者
|
7
|
魚腥草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8
|
苦黃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9
|
參附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有陽氣虛脫的急危重患者
|
10
|
醒腦靜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中風昏迷、腦外傷昏迷或酒精中毒昏迷搶救的患者
|
11
|
參麥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急救搶救臨床證據或腫瘤放化療證據的患者
|
12
|
生脈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急救搶救臨床證據的患者
|
13
|
香丹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14
|
丹參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證據的患者
|
15
|
丹紅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證據的重癥患者
|
16
|
脈絡寧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17
|
紅花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急救搶救臨床證據的患者
|
18
|
苦碟子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患者
|
19
|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患者
|
20
|
三七皂苷注射制劑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21
|
燈盞注射制劑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
|
22
|
冠心寧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
|
23
|
疏血通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
|
24
|
銀杏葉注射制劑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
|
25
|
瓜蔞皮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冠心病、心絞痛明確診斷的患者
|
26
|
腎康注射液
|
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
|
國家限制中藥注射劑的使用,除了考慮到中藥注射劑可能產生過敏反應的因素,也是為了防止它們被濫用。尤其很多基層診所,不管是不是適應癥都給患者“上”中藥注射劑,由此過敏事件頻發,危害健康。
信息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