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會議上國家郵政局局長表示,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務。
眼見醫藥配送這塊“肥肉”在案板上,郵政也步順豐、京東后塵入局加速奪食。4月16日國家郵政局發布消息透露,近期會議上國家郵政局局長表示,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務。在業界人士看來,資本雄厚、網點發達、硬件占優的社會物流大佬們要想分一杯羹,首先得過“學醫懂藥”關,其次還得和醫藥物流巨頭較量。
2016年初,國辦印發《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了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批準的行政審批事項。
政策支持第三方物流入局醫藥行業
這一道政策一放開,意味著只要第三方物流符合標準,就可以進入醫藥配送行業參與競爭;緊跟著,國辦又發布了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表示要充分發揮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的寄遞網絡優勢,提高基層和邊遠地區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去年初,國辦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明確鼓勵綠色醫藥物流發展,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
“從以上政策可以看出一脈相承性,都是鼓勵醫藥流通池子里的水活起來。藥品作為特殊商品,無論常溫還是冷鏈,配送要求都非常高,從倉儲到運輸等各個環節都有不同于普通食品的標準,以前基本是靠專門的醫藥流通企業負責配送,大中小型企業都有,唯獨社會物流‘大佬’們一直缺席。”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物流巨頭還有待“學醫懂藥”
國家政策春風吹拂下,這一道過去緊閉的門被打開,醫藥配送業務頓時成為各大社會物流眼中的“利潤新增長點”。在業界人士看來,藥品流通整個流程都相對專業,社會物流巨頭尚有待“學醫懂藥”,但他們也具備中小型醫藥流通企業不具備的優勢——資本雄厚、網點發達、硬件占優,為此大佬們來勢洶洶,勢要拿下這塊業務。
早在2014年,順豐就單獨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部,目前其自營醫藥倉規劃為7個,已落地4個(廣州、南京、成都、西安),物流網絡上已建成投產26個專業醫藥中轉場,網絡覆蓋全國22個省、超過960個區縣;京東醫藥物流發展也很迅猛,目前已在山東、湖南、河北、安徽等地開展業務,并與國藥集團、紅運堂、福康藥業等建立了合作;此外,郵政、DHL等物流巨頭也在不同程度介入藥品配送業務。
吸納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
有業界人士分析,目前我國醫藥物流企業存在既做分銷又做物流的現象,隨著行業分工日益精細,原先合二為一的業態也會逐步分化,未來醫藥物流將成為一個專門業態,一大批小型的藥品批發企業將被淘汰出局。“一方面是因為政策支持藥品流通領域兼并重組,鼓勵培育大型現代藥品流通骨干企業;另一方面第三方社會物流的參與也會加速小企業的衰亡。”其認為。
而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社會物流大佬的另一大對手是全國性醫藥流通巨頭,如九州通、國藥控股、華潤醫藥等,其自身或旗下子公司早已在經營醫藥配送業務,這些巨頭的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且根基深厚覆蓋廣。
“此前順豐送藥就曾被要求整改過;京東很聰明,干脆與一些成熟藥企達成合作。”該觀察人士表示。社會物流大佬們想要分一杯羹,吸納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藥品冷鏈最難監管的在運輸端,傳統快遞布局醫藥物流需要做好信息化對接以及儲備專業的醫藥物流人才,并要做好穩定性試驗等工作,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有業界專家指出。
信息來源: E藥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