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多元不翼而飛
3月18日,江蘇公證天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王剛(化名)受藍豐科技委托,前往西安對藍豐生化全資子公司方舟制藥進行年報審計。這原本是一次例行審計,去年這個時候就順利完成了對方舟制藥的年報審計。
前三天,王剛仔細查閱了方舟制藥的賬目,銀行對賬單和公司日記一一對應,一切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異常。3月21日,王剛決定前往方舟制藥的開戶行——寧夏銀行西安分行大慶路支行,進行現場詢證。
“現場詢證其實挺偶然。”王剛告訴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方舟制藥2016年余額是2億多元,在各家開戶行的余額都不是特別大。但2016年12月,方舟制藥在寧夏銀行西安分行大慶路支行又開了一個賬戶。我們去查的時候,公司3.8億元的余額中有3.63億元放在這家支行。這要求我們必須去現場進行詢證。”
現場詢證的情況令王剛大跌眼鏡。銀行工作人員告訴王剛,銀行的余額與賬上的余額對不上,少了3億多元。
王剛意識到“出了大事”,于是第一時間以書面函的形式將這一緊急事態告知藍豐生化審計委員會,并轉給藍豐生化高管。
“聽到這個消息后非常震驚。”藍豐生化一公司高管李明(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回憶當時的情況,“經過研究,3月28日,我、公司財務總監、控股股東蘇化集團財務總監、律師一行四人急忙趕到西安,第一時間將方舟制藥的公章控制了起來。但3億多元資金去向在哪,方舟制藥總經理及財務總監都說不清楚。”
唯一清楚這3億多元去向的應該是方舟制藥董事長王宇。方舟制藥被藍豐生化收購后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但實際控制權仍然掌握在王宇手中。王宇曾擔任過藍豐生化副董事長,后因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辭職。王宇正協助調查相關事件。藍豐生化無法向王宇本人進行求證。
除了王宇本人,銀行成為查明這3億多元資金消失之謎的另一條途徑。王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原本希望寧夏銀行能夠配合,并分別向寧夏銀行總行、西安分行、大慶路支行發去了審計協助函。但寧夏銀行總行和西安分行至今沒有回應;大慶路支行則表示這是客戶機密,沒有義務配合調查。調查工作到這里暫時停了下來。”
藍豐生化董事長楊振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初步判斷,這3億多元資金可能被王宇挪用到其投資的一些公司。但具體情況仍有待查明。”
中國證券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系統發現,除了擔任方舟制藥董事長,王宇名下還有華寶枸杞、宇興投資、方舟置業等多處產業。
這并非沒有先兆。2017年,藍豐生化在《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資金情況的專項報告》中披露,王宇控制的方舟置業2016年期初對藍豐生化經營性資金占用金額為11566萬元,2016年發生新占用180萬元,累計償還0萬元,2016年期末占用余額為11746萬元,占用形成原因是購置房產和購房保證金。
早在2016年4月15日,藍豐生化就公告稱,王宇與國元證券于2016年4月13日簽署《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初始交易協議書》,王宇將其持有的公司首發后個人類限售股2600萬股質押給國元證券,用于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初始交易日為2016年4月13日,購回交易日為2019年4月13日,用途為“滿足投融資需求”。
消失的3億多元資金去向在哪、能否追回來至今依舊成謎,并成為投資者和監管層關注的焦點。4月2日,深交所向藍豐生化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自查并說明方舟制藥銀行存款賬實不符的詳細情況,包括發現時間、發現過程、具體情形及相關資金流向等。
妥協釀苦果
“現在回想起來,怪我當初不夠強硬。”4月9日,在藍豐生化控股股東蘇化集團總部,年近70的楊振華坐在中國證券報記者面前,反思收購整合方舟制藥往事時反復提起這句話。
當日,藍豐生化就此事召開了臨時董事會,全票通過了兩項議案,一是《關于免去王宇方舟制藥董事職務的議案》,委派公司總經理劉宇擔任方舟制藥董事長,方舟制藥法定代表人由王宇變更為劉宇;二是《關于制定<整頓處置賬實不符工作方案>的議案》,成立以楊振華為組長的整頓處置工作小組。
“現在主要有四項任務:一是查實賬實不符的具體原因和金額;二是采取有力措施挽回可能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必要時采取訴訟和財產保全措施;三是做好企業內部穩定工作,做好客戶的溝通解釋,保證生產經營各項工作正常運轉;四是制定完善內部控制工作。”楊振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