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政策風口來了!這個周末的夜晚,估計得讓不少“獨角獸”公司老板興奮得失眠。
今天(2018年3月30日)傍晚時分,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發出同意證監會提出《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存托憑證試點即“CDR試點”。根據該意見,試點企業應當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且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
其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于2000億元人民幣;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注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根據3月23日科技部聯合相關機構對外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獨角獸企業一般是指投資界對于10億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2017年共有164家企業進入獨角獸名單。而這份獨角獸名單中,符合此次CDR試點條件(2017年估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只有30家,其中大健康領域的公司包括:平安好醫生(估值54億美元)、聯影醫療(估值50億美元)、復宏漢霖(估值31.8億美元),另有與醫保相關的平安醫保科技(估值88億美元)被納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
根據上述獨角獸名單,除了平安好醫生、聯影醫療、復宏漢霖之外,估值在200億人民幣以下的大健康類獨角獸公司分別為:科信美德(20億美元)、三胞國際醫療(19.3億美元)、微醫集團(15億美元)、春雨醫生(15億美元)、藥明明碼(12億美元)、藍卡健康(10.9億美元)、安翰(10億美元)、信達生物制藥(10億美元)、諾禾致源(10億美元)、碳云智能(10億美元)、360健康(10億美元)。
試點企業具體標準由證監會制定。上述意見所稱紅籌企業,是指注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CDR模式,就是說境外上市公司可以將部分已經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的銀行,在中國境內存托銀行進行發行,相當于在A股上市,然后公司的股票就能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目前,符合此次CDR試點回歸A股條件的中國概念股僅有6家,分別是阿里巴巴、中國移動、百度、京東、網易、中國電信,港股符合條件的僅騰訊一家。
根據該意見,證監會成立科技創新產業化咨詢委員會,嚴格甄選試點企業。咨詢委員會由相關行業權威專家、知名企業家、資深投資專家等組成,按照試點企業標準,綜合考慮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研發投入、新產品產出、創新能力、技術壁壘、團隊競爭力、行業地位、社會影響、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成長性、預估市值等因素,對申請企業是否納入試點范圍作出初步判斷。
證監會以此為重要依據,審核決定申請企業是否列入試點,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受理審核試點企業發行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