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二次議價,要被整治了
日期:2018/4/2
借“二次議價”牟利,這是很多醫院的常規操作手段。招標機構也經常眼一只眼、閉一只眼。企業卻對之深惡痛絕,卻毫無辦法。
但是,3月14日,廣東佛山出臺的藥品耗材招標集采辦法中,明確提出了醫療機構不得“通過‘二次議價’或其他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違者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通報批評、警告,并與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掛鉤;情節特別嚴重的,列入違規采購黑名單,涉嫌犯罪的有關人員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這“二次議價”泛濫成災的當下,簡直是一股清流,讓藥企感到痛快。為什么呢?
一年被“二次議價”340次
曾有醫藥行業協會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通過行業協會遞交的建議材料中提到,一家醫藥企業統計,其2016年全年參加的“二次議價”340次:其中單家醫院48次,市級/醫聯體,290次;GPO2次。
2017年1~11月份,其參加的“二次議價”223次:其中單家醫院64次;市級/醫聯體49次;GPO,1次;省標后,109次。這僅僅是這家企業參與的,還不包括該家企業無覆蓋的城市、醫院發生的“二次議價”,顯然給制藥行業造成很大的負擔。
面對各地級市、醫聯體、單家醫院、GPO、省標后的“二次議價”,各企業耗費人力、物力疲于應對,仿佛又回到了曾經各地、各縣、各醫院紛紛招標的那個年代。
“二次議價”涉嫌商業賄賂
上述協會認為,“二次議價”已經涉嫌商業賄賂,對于已議價成功的產品,差價部分醫院方有要求轉換成贈送的,有要求現金返回的,有在商業返款時直接扣掉的,有要求企業代付某項固定支出的(例如房租)。
明折明扣體現在發票上,企業方面,因為交易金額體現在網上,企業不愿意新低價格的出現暴露在外;醫院方面,因為零差率,無利可圖,這種形式并不普遍,除非有文件政策規定能夠正常循環返還。
在沒有合理返還政策的情況下,“二次議價”極其可能在執行階段就會出現商業賄賂問題。
同時,“二次議價”的本質還是以藥養醫:零差率造成的醫院的利潤損失從“二次議價”中撈回來,堤內損失堤外補,羊毛出在羊身上是醫院“二次議價”最原始的想法。
在為了破除以藥養醫實行零差率公立醫院改革的大前提下,“二次議價”顯然是不符合政策引導方向的。通常“二次議價”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醫院自身,和患者無關,患者并不能從中獲益。
對“二次議價”進行排查
上述協會呼吁,對于現在任何形式的“二次議價”進行排查,杜絕商業賄賂行為。對于違法違紀的“二次議價”甚至需要叫停。
協會建議,應以地級市作為開展“二次議價”的最小單位,禁止單家醫院“二次議價”;在沒有明確政策支持的地級市不允許“二次議價”;地級市的“二次議價”方案需過公平審查和獲得省級行政管理部門的批準。
還有“三次議價”
也有企業反饋,近兩年來,以地級市、醫聯體為單位通過議價談判、帶量采購進行的“二次議價”越來越普遍。還有越來越多的公立醫院在上述“二次議價”基礎上要求與藥械企業再次單獨“議價”,成為實際的“三次議價”甚至更多次“議價”,或者要求企業給予他們“其他讓利”。
建議有關部門聯合發文,規范公立醫院在招標采購中的“二次議價”行為,禁止公立醫院在地級市或醫聯體已經進行“二次議價”基礎上再次進行三次或更多次議價,更不得要求企業為自己提供“其他讓利。”同時加強對“二次議價”行為的監督檢查,對違法索取和提供不當利益行為給予嚴厲查處。
索要“返點”
不少醫院的“二次議價”,實際就是同藥企赤裸裸地簽訂不平等條約,明目張膽地索要“返點”。通常是以銷售額的高低來設置“返點”的比例,少的幾個點,多的甚至達到二三十個點。
還有一些比較隱蔽的,則是通過贊助醫院的方式,暗中實現“返點”。
此次佛山方面明顯看到了“二次議價”牟取不當利益的危險,果斷出手整治,通過文件的形式,提前講好。
下一步,還要觀其言、看其行,期待能夠保持常態化監管姿態,扼制醫療機構開展“二次議價”,對以“二次議價”牟利的,要按文件所說,嚴格處罰,甚至移送公安機構。
信息來源:萬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