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衛計委出臺《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提出取消養老機構內設診所的審批,實行備案制。11月15日,這則通知內容在衛計委落實。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
養老機構內部已經設置相應醫療機構的,需向當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材料齊全的養老機構,10個工作日內即可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需當場或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及內容。
發放許可證后,衛生計生監督機構需在開業后3個月內進行第一次現場檢督檢查,并保證每年現場檢查不少于2次。養老機構需與周邊醫療機構建立轉診協作機制,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確保醫療質量安全。
如何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關系到上億老年人如何安享晚年。
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已超過2.3億,占總人口的16.7%。而據聯合國測算,到本世紀中期,中國超過60歲的老人將有近5億人,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的總數。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18.3%。
發展健康養老服務迫在眉睫。
2013年9月,國務院相繼出臺35號和40號文件,鼓勵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2015年11月,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聯合發文,給出了“醫養結合”的時間表——到2020年,所有醫療機構都要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2017年11月8日,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印發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機構、護理機構。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目前全國醫養結合機構已有5814家,床位總數為121.38萬張。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始進行有關醫養結合的各種嘗試與探索。
2017年8月,山東省出臺意見,將加快推進醫養結合,探索建立家庭病床制度,提供上門服務;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發布新政,提出到2020年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四川省養老規范發布,將探索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
不難看出,醫養結合已經成為國家及各地政府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信息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