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出總額占衛生總費用一半以上,作為主要支付方,要充分發揮醫保在醫療改革中的基礎作用,推進“三醫聯動”。這也是近年醫保方向性政策的主基調。
今年來看,在醫保目錄調整及支付方式改革上動刀頗多。
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將著手建立常態化、動態化的醫保用藥準入機制,做好目錄準入、支付標準、使用管理等環節的有機銜接,逐步實現醫保用藥的全流程管理,使保障范圍與臨床用藥實際、醫藥技術進步相適應,進一步發揮醫療保險支持創新、促進發展的作用。
醫保目錄調整之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重要著力點,今年各部門陸續頒布了四條相關政策,全面深化付費方式改革和推行醫療保險智能監控,以總額控制為基礎,向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過渡。
影響最大的是國務院六月份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中寫道:要實行多元復合易寶支付方式。重點推行按病種收費。原則上對診療方案和出入院標準比較明確、診療技術比較成熟的疾病實行按病種收費。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費試點。完善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支付方式。強化醫保對醫療行為的監管。
根據該意見,2017年起,將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未來按病種付費或與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破除以藥養醫等問題結合,以支付為抓手,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
其他方面,異地就醫結算打通是重要方向。根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截至10月15日,在全國所有省級平臺、所有統籌地區均已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的基礎上,全國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增加到7443家,89%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已聯接入網,超過80%的區縣至少有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可以提供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