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的新醫改,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已經從做出的從單純“藥改” 到“三醫聯動”,2016年新醫改進入了供給側改革新階段;從研發、生產,到流通、使用,矯正資源配置、補短板提效率成為行業主旋律。
2009年,新醫改方案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
2010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開啟。衛生部、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16個試點城市,全國范圍內推開城鎮居民醫保。
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深水博弈。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
2012年,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國務院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醫改進入新的實施階段。
2013年,基藥擴容、大病醫保。醫藥分開、醫保控費、藥品降價,基藥目錄擴容、抗生素分級管理,新版GSP和GMP實施。
2014年,醫改向縱深發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鼓勵社會資本辦醫。
2015年,取消藥品加成。定價機制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和預警機制。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會”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生產端去產能,流通端降成本,同時新版GMP實施,藥審、臨床數據核查等開始推進。
2017年,新一輪藥價談判。“兩票制+營改增”,醫保支付改革,醫保目錄更新等亦在相繼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