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視點】臨床路徑管理重塑藥品的科室競爭格局
日期:2017/5/26
上月,上海衛計委發布《2017年上海市藥政管理工作要點》,要求持續開展藥物臨床應用路徑管理,深入開展合理用藥系列宣傳教育工作。按照去年9月份上海衛計委頒布的《藥物臨床應用路徑管理試點工作方案》(試行),由全市范圍內先期遴選的9個專業質控中心及其掛靠的7家醫院,承擔11個病種的藥物臨床應用路徑管理試點工作。試點工作自2016年9月始,至2017年7月結束,如今這項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11個病種的藥物臨床應用路徑管理試點工作表格
早在2009年,原國家衛生部發布《臨床路徑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大力推行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臨床診療行為。臨床路徑管理是按病種付費的基礎,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透明,每一天患者要接受什么樣的檢查、治療,醫方患方都清清楚楚。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制定單病種付費細則。
按照臨床路徑,按照單病種付費之后可以減少過去不必要的治療。在醫改的過程中,推行臨床合理用藥,有一些不必要的用藥,包括輔助用藥就會相應減少。由于限定了診斷流程和藥物的應用,避免了大處方和大檢查,因此一些不規范的用藥行為也會受到遏制,醫生的用藥行為將更加合理。
接下來,我們利用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的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剖析一下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處方應用情況,看看哪些品種將在這場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中淘汰出局,哪些品種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平均死亡率8.8%-15.8%,重癥死亡率高達50%,是一種較為兇險的疾病,容不得半點疏忽。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顯示,呼吸內科病房對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處方量最大。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 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與季節密切相關,第四季度的處方量最大,第二季度的處方量最小。第四季度的處方量與第二季度相比增長高達72%。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 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我們統計了一下呼吸內科病房所開藥物的治療小類,多達52種。處方量居前十的治療小類如下圖所示,祛痰藥處方量遙遙領先,整個抗感染藥物的處方量之和才勉強超過祛痰藥。在處方表內,我們還發現了康艾注射劑、谷胱甘肽、輔酶Q10、小牛脾提取物。隨著臨床路徑管理的不斷深入,這些藥物的市場將面臨萎縮。在抗感染藥物中,頭孢菌素類占比最大,頭孢菌素、喹諾酮類以及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臨床指南中的主力推薦用藥。其中左氧氟沙星的處方量最大。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 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揚子江的“左克”占據了左氧氟沙星市場37%的市場份額,第一三共和浙江醫藥的市場份額非常接近,三家合計占據了將近九成的市場。
數據來源: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 醫院處方分析系統RAS
在按病種付費的支付方式下,醫療單位會主動采取成本控制的措施,避免濫用醫療項目、重復項目和分解項目,防止小病大治。當然這種醫保支付方式也非盡善盡美,可能會造成醫療機構為了控制成本而少提供藥品或者因為診斷失誤而導致不合理用藥。
信息來源:醫藥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