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青海:學習福建實行商業壟斷?
日期:2017/4/6
全國最小的臨床市場青海讓同志們忙了一整天,結果悲催地蒙圈了。之前的兩批產品去年夏天就已出結果,歷經各個地市的巡回議價后,至今尚未執行。之前已點過配送,如今又在全國新鮮出爐,搞起了各個產品的一級代理授權(注:實際應為一級配送商,對承擔配送職能的醫藥商業和承擔產品推廣職能的醫藥代理客戶角色認知混淆),結果悲催地發現新老規則悲壯地撞車了。
究竟是學習福建粗放砍塊實行區域商業壟斷,各個地市只能保留一家配送商業?還是按地區和醫療機構精準劃分,精確到各家醫療機構,確保主要醫療機構都能覆蓋和確保供貨,不至于出現因高度集中和壟斷,導致醫藥商業大面積倒閉和粗放式點配后,一些根本不具備開發和銷售能力的商業得到點配名額后荒了產品和市場的負面現象?
國家扶大扶強,造大船出海的行業發展思路可以理解,維護行業穩定、維護市場穩定、維護社會穩定的維穩宗旨也需得到貫徹,確保醫藥行業的從業人員和相關企業能夠安居樂業,維持生存發展,才能確保民眾用藥質量和安全,確保產品供貨不斷檔。
除個別地區外,各省配送都是一個地區允許多家配送,甚至可以全選。最大程度滿足生產企業對于藥品銷售分布與配送環節的需求。而非借行政之手,搞壟斷,借此一家獨大。國家鼓勵各行各業充分地市場化,通過公平競爭不斷降低成本,完善規范服務和管理,不斷擴大規模和效益。
百強企業通過資本運作不斷兼并和擴大規模,占領了配送市場的主導地位,假如其服務好,收費合理,配送范圍廣,回款及時,必然市場選擇性越好,愈加良性循環。假如僅僅通過政策扶持,行政干預,也會助長一些商業服務差、收費高、回款周期漫長、管理落后的積習越加蔓延,更助長一些幕后交易和貪腐現象。
恰如支付寶和微信,阿里和京東,雙雄競爭,民眾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和價格。倘若像滴滴一樣,通過種種方式收了快的,再收了優步,唯我獨尊,獨步天下,民眾享受到的服務就會直接跌到冰點,價格直線上漲。
讓市場好奇的是,點配也好,代理也好,都是企業和市場的事。一個小小的青海,四十幾次議價,加上數不清的各種程序和申報。說好的為市場和企業服務,簡政放權呢?4年前簽的產品因等招標至今未能投放市場,期間的各項市場維護成本、開發費用、人力成本已達數10萬元,而以青海的市場體量來計算,要銷售多少年才能回收各項醫保投入、掛網成本和各項費用?
所有的市場投入和操作均由代理客戶負責,青海此番興師動眾讓生產企業給配送商業開具一級代理授權讓人詫異,究竟是弄不清楚兩者的差別,還是另有深意?80%以上的企業采取代理制,維護代理客戶的權益和地位,才能保障行業發展不降速。
營銷講細分市場,管理講精準嚴密,粗放式的管理和改革并不利于今天的各項變革。讓政府回歸為企業提供服務和行業指導,讓企業回歸為民眾提供良藥、好藥、放心藥的各自角色和主題,以市場和民眾需求為宗旨,妥貼制定各項方針政策,避免各種封閉式壟斷,更有利于降低各項成本,確保行業和企業生存發展;有利于滿足民眾的用藥需求,有利于青海乃至全國醫藥事業健康發展。
開門辦公,迎納四面來風,海納百川的市場化規程更有利于推動各行各業樹新風,求實、求發展。
信息來源:醫藥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