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從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都將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同時,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將規范調整,落實兩票制。
【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轉變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規范醫療行為;通過醫藥產品陽光采購、醫??刭M等措施,降低藥品、器械、耗材等的虛高價格和費用;
附件:醫事服務費標準
【實施藥品陽光采購,全國價格聯動,落實兩票制 】落實藥品購銷“兩票制”(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鼓勵和規范集團采購、醫療聯合體采購和區域聯合采購,進一步提高醫療機構在藥品集中采購中的參與度,降低藥品、耗材價格。
藥品采購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進行,藥品采購價格實現與全國省級藥品集中采購最低價格動態聯動。公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品種、價格、數量和藥品調整變化情況,確保藥品采購各環節在陽光下運行。
點評:騰龍換鳥的前提是降低藥品耗材價格,藥品陽光采購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降低藥品耗材價格。
【4類慢病統一目錄,可開2個月長處方】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4類慢性疾病穩定期常用藥品,統一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采購和報銷目錄,符合條件的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享受2個月的長處方便利,有序分流三級醫院門診量。
點評:注入資源到基層醫療機構,藥店更加壓力山大
【規范醫療服務價格】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健全醫療機構成本和費用控制機制,建立財政分類補償機制,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強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點評:老調重彈、任重道遠
【藥占比控制在30%左右】到2017年底,以行政區為單位,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力爭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到2020年上述指標得到進一步優化,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穩定在合理水平。
點評:藥占比指標以行政區為單位,是否排除各部委、高校、軍隊、武警等機構的直屬醫院在外?
綜合評價:
1)首次將「醫藥分開」作為一個醫改文件發布,看了官媒和行業媒體、新媒體口徑一致的「動真格」、「重磅」、「大動作」,但很遺憾,沒一個能夠解釋清楚北京的「醫藥分開」究竟體現在何處?醫院還是那個醫院,藥品分開了嗎?分到哪里去了,方案上沒有體現。
如果僅僅取消了藥品加成就算醫藥分開,那么這很難說改革改到了真正的痛點。
2)設立醫事服務費倒是一個亮點,根據醫院等級及醫生職稱來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患者可以報銷一部分費用,既體現了醫務工作者的勞動價值,又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時也用價格杠桿實現分級診療之目的,很贊!
但要理順435項醫療服務價格不容易,由于還未看到具體內容,希望不僅僅是個愿景或計劃,樂見其成;
3)北京作為第一批16個醫改試點的「后補」城市,應在2017年內推行兩票制,方案用「落實」一詞,明確了這一點,具體細則應該很快出臺。
藥品陽光采購方面:價格聯動全國省級最低采購價(注意:不是中標價而是采購價)、鼓勵和GPO(集團采購)、醫療聯合體采購和區域聯合采購(京津冀一體化)可謂字字璣珠,含義深刻,在未來,各種形式的采購方式的將在北京出現,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