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大漲價,云南白藥提價30%!
日期:2017/3/23
普藥大漲價來了?
繼片仔癀、東阿阿膠之后,云南白藥也接力漲價。近日,有醫藥人士給健識君傳來云南白藥出廠價提價30%的消息。
據上述醫藥人士表示,現在零售市場一片漲聲。除了云南白藥這種品牌藥外,不少普藥的出廠價也在不斷上漲,頭孢克肟漲價5%,頭孢拉定漲價10%,呋塞米工廠供貨價從5.2元漲到7.3元,膽石通膠囊14.3元漲到15.7元,甘露醇2.25元漲到2.5元。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更多品種傳來大漲價的消息。
據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多種因素導致藥企成本的增加。
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推進“營改增”。從政策制定來看, “營改增”的出臺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但從現實來看,“營改增”增加了部分藥企的稅收成本,這一差價有可能體現在終端藥品定價中。
此外,在環保重壓下,不少原料藥生產企業停產,也直接影響了原料藥的價格。去年10月份,華北制藥、石家莊制藥等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因環保停產,帶動了大部分化工原材料漲價,影響到下游產品的價格。(原料藥漲價情況可參見健識局此前推文:國家環保督查多省展開,藥企再迎停產潮?)
原料藥壟斷也是帶來藥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在今年兩會期間,原料藥壟斷是兩會代表抨擊的對象。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羚銳集團董事長熊維政表示,原料藥的壟斷經營在行業內愈演愈烈,下游制劑企業深受其害,迫使一些常用的低價藥停產或價格暴漲。雖然國家已經采取相應措施打擊壟斷行為,但因某些特殊原因導致收效甚微。例如,維生素B6價格從150元/kg上漲到980元/kg,葡甲銨價格從210元/kg上漲到8000元/kg。
“原料藥價格居高不下,其根源在于原料藥的供給少于需求,由于原料藥生產廠家必須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核批準后方能生產,而批準生產的廠家數量少,一旦生產廠家暗地形成聯盟或經銷商形成聯盟,控制市場上原料藥供給,就會人為抬高原料藥價格。”熊維政表示。
“原料藥的價格后續還要繼續漲。”熟知原料藥行業的資深人士對健識君表示,如果沒有原料生產能力,只能被動接受原料漲價,而對于那些原料藥被壟斷的企業來說,價格上調要聽從壟斷者的指揮,最終也只能淪落為原料藥壟斷者代加工者,只賺取加工費用。
當健識君就原料藥壟斷向此前交流多次的醫藥人士詢問時,該人士表示,壟斷后企業只能賺取加工費,還要承當壟斷風險,有苦難言,他已經放棄了,不再做藥了。“日子太難過了,不玩了。”該人士感嘆道。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普藥漲價只是在零售領域,在醫療市場,除非是被列入了短缺、定點藥品,漲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一位資深醫藥人士表示,一方面醫院受中標價格的限制,如果亂漲價肯定要受到招標辦的處罰,例如,因為藥品漲價,最近甘肅省對涉及藥企和配送商進行了集體約談。一位醫院人士也對健識君表示,目前并未聽到品種漲價的消息。
另一方面,如果藥品大漲價,那么,不少代理商也會選擇更換企業。“那么多企業生產同樣的品種,這家漲價了,就會選擇另外一家,企業根本不敢漲價。”
原料藥上漲,終端漲價難或者只能賺非常少的費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還要花費巨資去做,成本又將進一步增加。
中鈺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投資部副總裁郭慶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目前我國有4000多家醫療企業,拋去1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已經被并購的接近500家企業,其余企業利潤超過3000萬元的不足200家,1000~3000萬不足800家。”
如此低的利潤率,再碰上成本大幅上漲,終端漲價無力,有醫藥人士預測,未來大批普藥企業將迎來洗牌,而隨著企業洗牌,很多低價普藥或許也會隨之消失。
信息來源: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