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歷時8個月調查,暗訪百名醫藥代表,行業整頓下午已開始(附完整版視頻)
日期:2016/12/27
今天是圣誕節平安夜,但對于醫藥代表和醫生來說,這個平安夜卻有點不太平安,自上午9點以來CCTV13《新聞直播間》以《高回扣下的高藥價》為主題,全天候整點滾動播出,@央視新聞和@人民新聞在微博上也發布了多條微博,2016年歲末,醫藥代表和醫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歷時8個月,輾轉上海、湖南兩地,實地蹲點6家醫院,暗訪上海4家醫院近百名代表,記者偷拍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樣的結論?大家感興趣的可以仔細看下全天的報道,也許能對行業形勢有個更清晰的判斷。
大咪看了下大家轉來的各個時間段央視的視頻,以9:30播出的最為完整,感興趣的可以瀏覽這個:
因為身處這個群體之中,大咪自然收到無數醫藥銷售人員的反饋和吐槽,今日最早的視頻報道中央視記者以偷拍的形式記錄了個別醫藥代表和醫生的交往片段,所以也備受醫藥銷售人員的關注。
有很多朋友反饋醫院里這種情況其實不常見了,但記者歷時8個月還是很容易拍到一些片段,這點也被很多專心做學術推廣的代表不滿,為什么央視這么多年就沒有報道過醫藥代表正面的消息呢?而只是把這個群體中個別企業個別代表的行為集中起來拿到放大鏡下給公眾看。
支付醫藥回扣不能代表整個群體的現狀,也抹殺了很多企業這么多年在合規合法的推廣醫藥學信息方面的努力。
另外對于節目中提到的提成大家也吐槽頗多,很多朋友說,哪些廠家可以拿到10%的業績提成,還招人嗎?從這些反饋來看,央視完全沒有了解藥企之間的不同,調查明顯流于表面。
藥品成本價和銷售價之間的空間已經是老話題了,這次央視也拿出了一些例子,一些藥企上榜了。
有網友說如果算成本,央視廣告的利潤空間是最大的,占據了全球第三大廣告市場25%的份額啊。
當然,還有一些讓代表覺得受歧視,醫生的臉都做了隱私處理,而暗訪的代表的臉部完全沒有任何遮擋處理。
因為涉及到自身,醫藥代表感覺央視滿滿的敵意,其實從受影響范圍來看,醫生拿回扣更容易成為公眾焦點,有人說央視這個報道也許是壓倒中國醫生形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公眾評論則表現了更多對醫生拿回扣的理解,不像過去一邊倒的罵醫生,也許這幾年社交網絡的發達讓公眾了解了更多真相。
隨便貼幾個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下的評論:
應該采訪一下醫護人員的真實收入,勞動強度,風險系數,深度挖掘一下這個國家對醫護人員的分配制度。這是公開的秘密,有何采訪價值呢?只能讓大家更仇恨醫生護士。
藥品都零差價了,還在這誤導人,轉移矛盾。公立醫院自負盈虧,你撥款了?醫院那么多人不吃飯了?醫院價格都是物價局定的,嫌貴,去物價局,別嚷嚷著誰誰收錢了
真是日了狗了,衛計委和央視有沒有人性啊,什么叫醫療亂象在醫不在藥,和著都是醫生的錯,醫生都是喪盡天良,這么逼醫生有意思嘛?您一點沒錯,您管的好,政策好,都是醫生他奶奶的不是人!甩包袱是不,要給你鼓掌不?
這么好的題材八個月就給出這種皮毛報道,央視的新聞真是墮落到這種層次了。本來還想著有什么深層次的挖掘,結果…失望。事實不代表真相,事實是個零散的拼圖,你既然要調查真相那就該盡可能把拼圖找齊拼起來啊!瞎子摸象你就摸了一個尾巴就說大象是細長的。再見吧您內!
成本幾毛錢一個的橙子,農民賣成一塊錢一個,最終做成果汁四塊錢一瓶,物價局定價為五塊錢一瓶,商店老板根據物價局規定賣五塊錢一瓶,其中百分之二十的回扣自己收了…你沒覺得商店老板很可恥嗎?
從央視官方微博及央視新聞直播間的幾條報道標題來看,很容易看出央視的邏輯:
【一段驚人的央視調查!你買藥的錢近半成他們的回扣![怒]】
【有醫生3分鐘收4個信封 全是回扣】
【#高回扣下的高藥價# 病根在“醫”不在“藥”】
【藥品集散地藥價遠低于大醫院中標價】
【探索三醫聯動改革 遏制藥價虛高】
從醫藥代表送回扣,到病根在醫生,再到所謂的藥價低成本,最后三醫醫改的操盤手詹積富主任出場講話,央視成功的對公眾進行了一次“社會教育”,醫改會繼續推進,醫生繼續背鍋,惱羞成怒的醫院方也許會再抓幾個小代表,2017年初即將開始,輪回依舊,只是不知道百姓看病能否真的省錢,企業能否良性發展,醫生、醫藥代表能否回歸他應有的職業形象。
和大家預期的一樣,央視報道后,涉及到的上海、湖南兩地衛生主管部門不敢怠慢,已經快速響應,下午就就向公眾表明態度及部署整治行動,湖南省衛生計生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已經指示成立專門調查組,對涉事醫院展開調查,嚴肅處理。目前,涉事醫院已對一名醫生停職,并從今晚起自查。同時,近日省衛計委將組織全省公立醫院進行自查自糾自律。
而上海衛計委官方微博@健康上海12320也表示,上午就已經要求醫院核查,并對違規人員進行處理。
相信每一個醫藥銷售人員都希望可以合規合法的進行工作,醫藥回扣現象不可否認確實存在,但不是這個行業的全部,大咪看到在過去的幾年里,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在盡力推動行業推廣行為的規范,媒體監督是件好事,但不希望以偏概全,大咪和微博上一些朋友的評論一樣,希望看到更有深度更為負責的關于醫藥行業的報道,少做些“你買藥的錢近半成他們的回扣!”這樣具有煽動性不負責任的結論,多關注下大褲衩下的霧霾,這個更和人民健康相關。
唉,吃個蘋果壓壓驚。
信息來源:醫藥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