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藥代行賄細節,大風暴要來!
日期:2016/12/26
來源:賽柏藍 整理:蒹葭
24日,歡樂祥和的平安夜,然而,對于一些制藥企業和醫院來說,這一天注定充滿了無法“平安”的忐忑與驚險。
昨日(24日)早間,CCTV-1和CCTV-新聞頻道滾動播出了《高回扣下的高藥價》專題調查——在歷時8個月,暗訪追蹤了上海、長沙6家知名醫院和百余名醫藥代表后,央視將醫藥代表排隊給醫生送回扣的“份子錢”、多位醫生收受裝有現金的“信封”,甚至醫生和醫藥代表討價還價索要“至少二十個點以上”回扣等細節影像一一曝光。
而在當日“回扣門”事件爆發后,醫療系統也迅速回應。
昨日15:16,上海衛計委官方微博回應這一事件表示:“獲悉央視報道有關醫院工作人員收受回扣后,上海市衛生計生委高度重視,當天上午即要求相關辦醫主體和醫院進行查核,并對違規人員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同時,舉一反三,加強面上排查和整治,狠剎收受回扣的不正之風,堅決維護患者的權益。”
而網上一份廣泛流傳的落款為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通知則寫到:
“接醫院通知,因央視媒體曝光等原因,各醫藥公司、各生產廠家醫藥代表,不得到醫院醫療區域進行藥品營銷宣傳,需要聯系業務的公司可直接去醫務科、藥劑科、行政辦公樓等相關科室。今后若發現醫藥代表出現在門診、醫師診室等醫療區域,將直接停止其所代理的藥品在醫院的使用,代理其藥品的醫藥公司將停止其所有產品的經營權。請各公司、各位醫藥代表嚴格遵守《醫藥營銷人員行為規范》。特此通知。 ”
然而,更值得做出反應的可能是制藥領域。
盡管央視曝光的這些信息對于醫藥行業來說是老生常談,但在諸如兩票制、醫保目錄更新、醫保改革、藥品管理法修訂和流通秩序重建等行業系列重要文件出臺前夕的關鍵時點,央視這組高頻、高壓的新聞似乎為政策輿論吹風造勢的意味更濃,而對于即將出臺的政策和由之帶來的巨大變革,企業和這一產業鏈條上的每一個人,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以下為賽柏藍根據央視視頻整理的文字和圖片部分:
在大城市的醫院里,長期存在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們不僅和醫生熟悉,而且神通廣大,能和醫生進行某種交易。他們究竟是什么人,與醫生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利益呢?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終于揭開了秘密。
▍ 醫生電腦隨便看 1個月“開出”一部iphone 6
上海某知名醫院每年的門診量超過400萬人次,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央視記者發現,這家醫院幾乎每天都有上百個"特殊患者"前來就診。這些所謂的"患者"手中都沒有病歷,出現的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一般都是醫生中午或下午下班前1個小時左右。更為奇怪的是,這些所謂的"患者"在1個小時內,要進兩三個診室——很顯然,這種現象極為不正常。
記者注意到,這些所謂的"特殊患者"互相都比較熟悉,對不認識的人都保持高度警惕,只有在診室沒有患者的情況下才進入,而且還要把門反鎖上。


原來,這群所謂的"患者"其實就是醫藥代表。
這名醫院保潔人員透露,這些醫藥代表除了向醫生推銷藥品,還和醫生有"私事"要做。但對于是什么"私事",這名保潔人員不愿多說。那么,這些醫藥代表和醫生有什么"私事"呢?為了一探究竟,記者借機進入了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個診室。
雖然已經是下班時間,診室里也沒有患者,但是醫生并沒有離開。除了醫生,診室里還聚集了十幾個醫藥代表。記者看到,有的醫藥代表還在醫生的電腦上查詢醫生的用藥情況。
記者發現,這些醫藥代表無一例外都在和醫生聊著用藥量的話題。除了普通門診,各專家門診也有不少醫藥代表出入,談論的同樣是醫生用藥量的話題。
統計各科室藥物的使用情況,業內稱之為統方,也就是核算每位醫生一個月的用藥量,那么,醫藥代表統方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醫藥代表代理的每種藥品一般有十幾名甚至上百名醫生使用,而一天平均只能找到3到4名醫生,因此醫藥代表幾乎天天都到醫院蹲守,對各個科室進行統方。
記者發現,醫藥代表和醫生談私事時,一般都不允許其他人在場,顯得很神秘,至于談什么私事都不愿多說,但很顯然是一種交易。
醫藥代表要購買的這部手機(iphone 6)當時市場售價在5000元左右,泌尿專家門診的這位醫生竟然聲稱一個月內通過開處方藥就能幫醫藥代表賺到賣手機的錢,也就是說,醫生開出處方后,只要患者購買了藥品,醫藥代表就能獲得近10%左右的提成。這也就是醫藥代表幾乎天天往醫院跑,希望醫生多開藥的重要原因。
▍藥代排隊送“信封” 醫生3分鐘收下4個“份子錢”
醫藥代表能夠拿到藥品價格10%的提成,那么開藥的醫生又有著什么樣的利益呢?記者利用特殊錄像設備,在鏡頭里找到了答案。
原來,醫藥代表送給醫生的信封里,裝的就是藥品回扣,業內也叫“份子錢”。記者隨后又對醫院的另一個診室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個診室的醫生同樣也收到了醫藥代表送的藥品回扣。
也就是說,醫生開出一盒藥,就能得到12塊錢的藥品回扣,這個醫生一個月開了150盒,就收到了1800塊錢的藥品回扣,而這僅僅是一種藥品的回扣金額,這名醫生一個月開了多少種藥品,有多少名醫藥代表送多少回扣記者無從得知。
記者歷經8個多月,對上海市4家醫院的近百名醫藥代表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這些醫藥代表進了診室后幾乎都做了同一件事,送信封給醫生。
其中這名醫藥代表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內給3名醫生送信封。
而這名醫生在3分鐘內就收到了4名醫藥代表送來的信封。
這名醫藥代表介紹,她代理的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品中標價是129元,給醫生的回扣是45元,也就是說,藥品回扣占到了藥品價格的35%左右。
▍ 討價還價談回扣 “40個點就給你簽”
其實,這么高比例的藥品回扣返給醫生并不僅僅在上海發生。
記者隨后又來到湖南長沙進行調查,在長沙的一家知名醫院,一名醫藥代表向記者透露,他們返給醫生的藥品回扣,比例高的也在40%左右。
據業內人士透露,藥品的中標價越高,回扣空間就越大,就越能激勵醫生多開處方、藥品的銷量也就越高。藥品的回扣一般要保證在藥品價格的20%以上,才能保證有一定銷量。
據醫藥代表介紹,醫院藥品采購目錄里有兩種藥,這兩種藥都是用于治療同一種疾病的,一種零售價20多元每盒的藥品回扣5元,比例為25%;另一種30多元每盒的藥回扣4元,回扣比例為13%,相比較而言,醫生一般只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
▍ 越招越高 零售價10倍的中標價
安徽省太和縣是全國最大的藥品集散地,在這里可以買到國內外4000多家藥廠生產的25,000多種藥品。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里銷售的藥品價格遠遠低于一些大城市醫院的中標價。
這種在市場上只需要14元就可以買到的藥品,經過省級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中標價為60元,是市場的4.3倍,而這還不算高,還有更離譜的。
這名醫藥公司負責人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些藥品價格目錄,記者注意到,這些用于心腦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療的常用藥品,上海市藥品中標價一般是市場批發價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過了10倍。
▍ 高藥價 根源在“醫”不在“藥”
醫藥代表和醫生之間的藥品回扣現象令人觸目驚心,部分藥品的中標價與市場價相比高得離譜。藥價虛高,不但加重了患者的藥費負擔,也讓政府的醫保資金不堪重負。其實近年來國家已采取多種措施降低藥價,專家認為,藥品回扣這一頑疾,問題表現在流通領域的“藥”,其根源卻在“醫”。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醫療總費用中,門診藥費占48.3%,住院藥費占36.9%,而英美等發達國家藥費占比僅為10%左右,我國藥品降價還有較大空間。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改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國家將繼續破除公立醫院以藥補醫機制,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引導公立醫院從依靠銷售藥品轉為依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加收入;壓縮中間環節,降低虛高價格,鼓勵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推行“兩票制”,醫院與藥品生產企業直接結算藥品貨款、藥品生產企業與配送企業結算配送費用。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改革招標采購機制,允許公立醫院單獨或組團采購,建立醫院與生產企業直接交易的互聯網平臺,通過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催生優質低價的藥品市場。
信息來源:賽柏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