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阿里健康半年報:沒有了政府背書的電子監管碼,虧損還在持續
日期:2016/11/25
11月24日,阿里健康公布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報告期內,阿里健康營收人民幣5502.7萬元,同比增長220.0%;歸屬于母公司擁有人虧損約1.02億元。沒有了國家背書的電子監管碼,阿里健康要靠什么走更遠?
報告顯示,目前阿里健康收入主要來自三大業務:電子監管網、向天貓主體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務和B2C醫藥業務。其中,電子監管網收入占總營收的絕對大頭,報告期內共收入4898.3萬元,同比增長184.87%;向天貓主體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務指阿里健康承接的代運營天貓業務,包括商家業務發展、商家客戶服務、商家營銷活動策劃以及向天貓主體業務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及協助等,該項業務收入307.4萬元;B2C醫藥業務收入138.0萬元;其他業務收入159.0萬元。阿里健康表示,新業務板塊目前還很小,但會快速發展起來。
報告期內,電子監管網收入為4898.3萬元,同比增長184.9%。本期收入增長乃由于2015年下半年醫療機構及藥房入網數量快速增長所致。
報告稱,《關于修改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決定》(總局令28號)要求藥品經營企業承擔其產品追溯管理責任,但不再強制有關企業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網,作為電子監管網的運營商,阿里健康在CFDA的指導下繼續做好藥品電子監管網的運營和收尾工作。
與此同時,阿里健康上線運營的“碼上放心”追溯平臺,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服務,及幫助企業增強運營能力的增值服務。截至報告期末,該平臺已有超過兩千家藥品、食品、滋補品行業的企業入駐,未來還會有農產品加入。阿里健康表示,其食藥追溯業務會向更廣面發展。
此前,阿里健康宣布建立“滋補中國追溯體系”,借助阿里健康“碼上放心”平臺,實現對相關滋補品“一品一碼”的追溯。目前,已有天士力、百花等數十家企業確定參與“滋補中國追溯體系”。
報告期內,B2C醫藥業務收入138.0萬元。由于阿里健康8月份剛剛開展該項業務,其增長勢頭本期還未能顯露。
8月16日,阿里巴巴收購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同時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C證,可直接向消費者提供藥品。在A證平臺試點折戟之后,代運營部分天貓醫藥館業務的阿里健康開始著力發展自主經營的非處方藥在線零售服務。
本次收購后,阿里健康建立了線上自營藥房“阿里健康大藥房”。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對該項業務的表述顯示了極高期望,“該項業務將快速成長為公司下一階段最重要的營業收入來源”。
雙11期間,天貓平臺止步OTC,阿里健康大藥房成這場狂歡中OTC業務的一支獨苗。據悉,在雙11會場被推薦的為數不多的OTC藥品,無一例外全部都來自阿里健康大藥房。手拿醫藥電商C證的阿里健康大藥房,進行藥品在線交易順理成章。
事實上,在此前,阿里健康大藥房的優勢就已凸顯。一份來自生意參謀的數據顯示,在今年9月份,也就是阿里健康大藥房上線的第二個月,其在天貓醫藥館OTC藥品類的店鋪排行已經爬到第六,排在康愛多、壹號大藥房、國泰永康大藥房等之后。
此前有報道稱,阿里打造自營藥房實屬無奈之舉,“一方面,搭平臺、做生態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經營理念和原則,以自營的方式做零售不太符合其一貫的風格;另外,自營模式更重,對供應鏈、運營的要求很高,而且相比平臺模式,在規模上更容易受到局限。”但從此次半年報披露的內容來看,對自營,阿里健康抱持積極態度。
除自營電商外,阿里健康還發力布局線下藥店O2O業務,牽頭成立了“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阿里健康表示,雙11期間,其O2O業務單量數字十分可觀。據悉,11日當日一早,阿里健康醫藥O2O訂單量便已突破一萬。
報告期內,阿里健康其他業務收入總計159.0萬元。
阿里健康在醫療服務方面著手布局,致力于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分級診療體系。據悉,阿里健康網絡醫院于2015年11月在湖北武漢市中心醫院上線試點;2016年1月18日,在湖北省洪湖市洪獅漁場的農村淘寶服務站開通,為漁民提供網絡醫院平臺的掛號視頻問診咨詢、電子處方、藥品配送至村等完整的醫藥服務。
此外,阿里健康還開展了健康管理服務。10月,阿里健康推出了“智能關愛計劃”,其聯合數十家智能健康設備品牌為消費者帶來一系列健康設備和后期延續的健康管理服務,涉及到的健康領域基本覆蓋全體家庭成員。報告顯示,其“將與更多志同道合者探索通過大數據分析應用,為公眾建立個性化電子健康檔案,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健康服務。”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