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專家:中國在法律意義上并沒有云醫院
日期:2016/10/8
醫藥地理/姚曉璐
當前,互聯網醫療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一番場景,網絡門診、“滴滴醫生”等互聯網醫療新業態的出現,正在打破人們對醫療的傳統印象。
目前,互聯網醫療主要分為求醫問藥類(如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健康管家類(如杏仁醫生、易加醫)、網絡診療類(如廣東省網絡醫院)、醫生工具類(如丁香園、杏樹林)、健康感知類(如咕咚、糖大夫)、資源支撐類(如心醫國際、醫惠科技)以及廣泛為人們所知的醫藥電商類等等。
就在各創業公司紛紛投身互聯網醫療之中的同時,BAT、各路創投大咖也紛紛對這火熱的產業注以數百億的資金投入。這也催生了進入互聯網醫療比較早的或者已在醫療傳統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年的大佬們開始探索整合以上所有類型,形成涵蓋全部或多項業務模式的更大型的綜合性醫療健康信息平臺,做的比較好的有微醫集團、好大夫在線、平安好醫生等。還有的則瞄準了線上與線下醫療的結合,各地涌現了各種類型的“云醫院”,如微醫集團的烏鎮物聯網醫院、東軟熙康的寧波云醫院、春雨/丁香園的線下診所等等。
一時間,“云醫院”這個詞,成為了醫療界熟悉又神秘的熱詞。所謂的云醫院,不同于傳統醫院模式,在線上是一個虛擬醫院,線下則是一家混合所有制醫院。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既能實現門診、住院、檢查、體檢的預約服務,又能實現定制的健康管理和咨詢。
就在近日由賽諾菲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聯合主辦的“衛生法律及政策變化對醫療行業的影響”交流會上,環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周磊表示,“在法律意義上,中國并沒有云醫院的概念。”
他表示,云醫院,更多程度上是一種商業性的宣傳概念。但是目前,中國的互聯網醫療面臨無法可依的問題,也是目前云醫院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
2014年,衛計委發布《國家衛計委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指出要發展遠程醫療服務作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和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重要手段積極推進。,并于2015年年初在寧夏自治區、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分別與解放軍總醫院,內蒙古自治區與北京協和醫院,云南省與中日友好醫院合作開展遠程醫療政策試點。
遠程醫療是指一方醫療機構邀請其他醫療機構,運用通訊、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本醫療機構診療患者提供技術支持的醫療活動;以及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技術,向醫療機構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診療服務。
和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最本質的區別是,醫療健康信息服務不得開展診療活動,如出具醫療文書(處方等)、確診疾病、調整和指導具體診療方案等。
但是目前所開設的烏鎮互聯網醫院、寧波云醫院等等醫院,大部分都是與當地政府或衛生行政部門合作,如何與執業醫師多點執業相結合,如何實現與現行元辰跟醫療制度的對接,未來還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周磊指出,目前所說的“云醫院”,主要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是數字化營銷遇到的問題:一是行醫資質,如何保證云醫院醫生資質的可靠性;二是醫生管理,云醫院是醫生多點執業的推廣,然而如何真正管理好來回奔波各大醫院的醫生,則是需要探討的問題;三是電子處方的確認,實際上國家在推廣電子處方以來并未對電子處方的形式作出具體規定,因此電子處方的標準也是一塊空白;四是網售處方藥問題,現今國家并未解除網售處方藥的禁令也將會在一定時間內不會解除,這也是云醫院在遠程支付的時候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之一。
信息來源:醫藥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