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藥品回收鏈:鉆漏洞套利 回收藥多流向小診所
日期:2016/6/29
“現在有不少醫保病人,拿藥后再轉賣出去賺錢,這種行為真是損人利己。”日前,有市民致電本報反映。記者調查發現,的確有醫保病人在鉆政策空子,他們每次利用門規等“醫保福利”低價開出藥后,再通過“高價收藥”等小廣告聯系到藥販子,高價賣藥賺錢。到底是誰在倒藥、收藥?他們收藥做什么?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倒藥】原價60余元僅付4元多門規病人倒藥最劃算
“雖然感覺這幾年高價收藥的沒前幾年猖獗了,但現在社區門診中確實還不斷有醫保病人在多開藥,十有八九是賣給藥販子了。”濟南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向記者透露,這種倒藥的現象在一二級醫院相對較多。一些身患糖尿病、高血壓等門規病人開藥時所承擔的比例要明顯低于普通醫保病人,在他所在的二級醫院中退休門規病人最低的藥品自付比例僅為7%,在職門規病人為10%,最高的藥品自付比例也僅為20%。
“比如說,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諾和靈30R筆芯,自付比例很低,僅為7%,原價為62.97元,退休門規病人拿的話只需支付4.408元;速效救心丸也僅為7%,原價29.24元,退休門規病人僅拿2.05元。即使自付比例高達20%,比如降血脂的瑞舒伐他汀鈣片,原價64.52元,退休門規病人也僅拿16.51元,非常劃算。”該醫務人員說。
門規病人倒藥是最劃算的。除了門規,在社區醫院門診中,還有一種統籌的醫保支付方式,每個醫保病人均可申請,即在申請社區拿夠400元的統籌范圍內的藥品之后,之后再拿統籌范圍內的藥品就按35%的比例自付。這也給低價買藥創造了條件。
“國家制定醫保門規、統籌,本來是為了讓百姓降低醫療負擔的,但確實也出現了一些倒藥的現象。”他說,雖然醫保辦對開藥進行了規定,最多開半個月的藥。但一些門規病人還是通過多開品種、開多量等方式多開藥。“比如說,高血壓病人有時就吃降血壓的藥就行,但在享受門規后,她會再多開活血化瘀等一些可吃可不吃的藥。還有一些病人,醫生覺得按病情可以給他開藥酌情減量了,但如果患者一味表示就需要吃更多,不吃不行,醫生也無可奈何。而且醫生多開藥,收入也會更高,所以往往也不會卡得那么嚴。這些多開的藥或許最終流向了藥販子。”
【探源】轉賣諾和靈一盒可賺20余元
根據一個收藥電話,記者撥通了藥販子的電話,一名操著東北口音的男子接了電話。記者佯稱母親享受門規開藥便宜方便,手頭有一些藥想賣。男子聽說記者手里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常用藥,表示可以買。“好賣的藥才要,像普通的感冒藥我們一般不要。”他說。根據約定,記者和他在經七路槐蔭廣場附近見面。
23日上午,記者拿著諾和靈、速效救心丸、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四種藥來到約定地點,找到一名騎電動車的中年男子。“藥量不大啊,以后還可以多開。”在查看記者拿的幾種藥后,該男子說。“諾和靈30R筆芯25元,速效救心丸15元,阿托伐他汀鈣片20元,瑞舒伐他汀鈣片30元。”男子對收藥的價格如數家珍。而這四種藥按照門規價格拿出來分別是4.4元、 2.05元、11.09元和16.51元。
“像諾和靈原價60多元呢,賣給你才25元,也太便宜了。”記者問。“這沒辦法,要按行情來,前一段諾和靈才賣15元,這還漲上來了呢。我們這也有淡旺季,一般夏季行情不好,十一過后就好了,也不知為啥,你走的量多了,賺的錢不就多了嘛。”該男子說,“用門規開出來的藥價比普通醫保病人的要低很多。如果沒門規,只是用醫保卡買藥后再賣,那還不如在我這直接用醫保卡換現金。如果用市醫保的話,一次花多少沒有限制,我可以給你打折。”
他透露,一般賣給他藥的人,就是這種享受門規,可以低價買藥的人,老年人居多。享受普通醫保的市民來變現的還是少。“醫保每個月就打幾十元,平時誰都會得個小病去買藥,卡里存的錢并不多,變現不值當的。”他說,除了門規病人,還有一些可以低價買藥的醫生也在賣藥。
【揭秘】回收藥一般流向小診所生意愈發不好干
閑聊中,記者了解到這個藥販子來自哈爾濱,在濟南干了四五年收藥的生意。“在濟南干收藥的差不多都是我們東北人。不過這一兩年藥監局查得太嚴,收的藥有時賣不出去,賠到手里了,我們收藥的十個人中已經有九個不干了。”他說。至于回收藥的流向,他透露,一般賣給基層的小診所、藥店,因為小診所沒經過衛生主管部門批準,無法從正規渠道批發進藥,通過網絡與快遞買藥既方便又便宜。
為了摸清藥販從收藥到賣藥之間的整個利益鏈,記者又以客戶身份在QQ上與一自稱是專門售賣回收藥的醫藥公司銷售人員取得了聯系。他自稱在北京,北京當地的要藥,他可送貨上門,外地要藥用快遞,貨到付款。“諾和靈29元,速效救心丸23元,阿托伐他汀鈣片26元。”對比之前記者賣出去的價格,每種藥藥販賺幾元不等。
“你的藥哪里來的?”記者問。“你放心,都是從正規藥房、醫院出來的,或從享受醫保的人那里回收來的。也有是從外地收藥后給我匯過來的,都是老客戶,每月我發貨幾萬元呢,絕對保真、保證生產日期最近,多少年來都沒出過問題。”“一般都誰買你的藥?”記者問。“有小診所,也有個人的,買藥的人很多,在外打工沒有醫保的,經濟困難的,有一些抗腫瘤藥,醫保不能報銷,從醫院、藥房買很貴,從這里買,一盒近兩萬元,可便宜幾千元。”他說。
部門說法
非法收藥監管收緊醫保卡變現損害自己利益
記者了解到,今年初,國家食藥監總局就發布公告,對7家涉嫌購銷非法回收藥品的藥品經營企業責令其停止經營,并撤銷了其《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而藥監部門之所以對非法回收藥多了一雙“火眼金睛”,就是來自于今年起開始實施的藥品“電子監管碼”,藥監部門可以利用它對藥品進行有效追溯。嚴打之下,藥品經營企業不敢再收了,這就導致了上述藥販所說的回收藥賣不出去。
市醫保部門也表示,醫保卡中的錢是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的。法律規定,醫保卡內資金專款專用。參保人在定點醫院、藥店就醫購藥時,可刷卡消費,但不能提取現金。因此從法律角度看,醫保卡雖屬個人賬戶,但其中一部分資金是由國家統一支付,必須專款專用。利用醫保卡套現,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也違背了設立醫療保險制度的初衷。
新信息來源:當代醫藥市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