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智慧藥房自去年6月啟動以來,至今已經與70余家醫院達成合作,在廣州、深圳、北京三地建立了城市中央藥房,每日處理5000多張處方。
按照它的創建者——康美藥業副總經理李建華的規劃,上述三個數字在今年內會發展到300家合作醫院、5個城市中央藥房以及每日處理3萬張處方。
是什么讓康美智慧藥房這個“智慧醫療”領域的“后來者”比起它的眾多“前輩”更具生命力與活力?
回顧起李建華當初建立“智慧藥房”的初衷,倒了簡單:“我經常做‘醫托’,帶朋友去看病。但即使是像我這樣一個對醫院如此熟悉的人來說,每次去醫院看病,也是個極其麻煩的事情,各種的排隊。”
極為熟悉患者就醫全過程的他,細細數著一個普通患者在醫院傳統的診療服務流程:從人工導診開始,再排隊掛號、在院候診、就診、排隊繳費、排隊取藥、離開醫院,如果還開了中藥處方,患者回家后還需要煎煮藥物,或讓醫院代煎并于次日返院領取湯劑。
患者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排隊等候中,而對于需要服用中藥湯劑的患者而言,則更是麻煩。
于是,他就萌生了一個念頭:做一個能讓患者更便利的獲得醫療服務的平臺。
“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用專業與技術優化。”于是,他設計了“中醫藥+互聯網”的康美智慧藥房,將掛號、導診、繳費等搬到線上,患者只需要在約定的時間去醫院就診,而后處方就會由醫院的HIS接發送至康美智慧藥房,在那里完成接方審方、藥品調劑、飲片煎煮甚至是膏方制作,最后快遞送藥上門。
在這樣一個模式下,醫院可以回歸到其醫療的核心——診療、檢查等上面,可以有效減少滯留醫院的患者數量,改善當前人滿為患的情況,同時,減少大量藥品儲存損耗;對于患者來說,則可大大縮短排隊等候時間,減少在醫院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企業通過線下服務換取藥品銷量,打造面向終端患者的綜合藥事服務模式與品牌,可以說是一個三方獲益共贏的業務模式。
康美智慧藥房自運營以來,受到多方好評。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也在考察后,公開評價道,這種模式對傳統中醫醫院藥房流程,是一個“帶有大規模生產性質”的改革。
讓李建華頗為自豪的,是“智慧藥房”的幾個“第一”——第一個批量從醫院HIS系統將處方接出來,第一個實現就醫全流程,第一個接入醫保。將來,還可能有更多的“第一”,例如,第一個幫助公立醫院取消門診藥房……
這些“第一”背后,即有著行業大勢的原因,也有康美藥業甚至是李建華本人的優勢。
就行業大勢而言,一方面是國家推行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正在落實,醫改試點范圍不斷擴大,藥房最終會成為醫院的成本部門,處方外流已成趨勢。
另一方面是在反腐、反商業賄賂的壓力下,醫院管理的思維邏輯回歸到對醫院而非對個人的利益上。因此一個對醫院和患者都有好處的“智慧藥房”就是醫院會考慮與接受的對象。
于康美藥業而言,此前處方藥銷售積淀的網絡與渠道,與醫院的客情,使得李建華在設計“智慧藥房”的模式之初就可以深入地與醫院院長交流,了解醫院的需求;同時,有著醫院藥房托管業務和中藥全產業鏈資源的康美藥業,可以完全滿足醫院所需的中西成藥、中藥飲片的品種與品規需求。
特別是在中藥飲片方面,康美藥業有著涵蓋種植、生產、物流配送、銷售等全產業鏈的資源,可以保證中藥飲片的品種的齊全以及質量、安全。此外,康美藥業還擁有一套智能煎煮系統,可以精準控制中藥湯劑的用水量、煎煮方式、時間等等。
康美智慧藥房的第一個合作醫院正是全國門診量最大的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其中中藥飲片的煎煮問題則是一開始時切中的最大的痛點。
除了便利,康美智慧藥房還在安全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過康美智慧藥房的處方均做到了全過程查追溯,每個環節的責任人均有記錄,而且還能做到每張處方百分百復核。”李建華坦言,“各個環節,包括藥品品質、審方、調劑、煎煮、配送都不可以出問題,因為質量是康美智慧藥房的生命線。”
也正因為高要求,康美智慧藥房的模式很“重”。“一直是康美自營,包括配送,都是自建的隊伍在配送。”李建華表示,“直到最近,才開始引入中國郵政、順豐等物流公司。”
他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康美智慧藥店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快速發展。
目前他已有個基本的想法。如果把整個康美智慧藥房分成三塊,最前面是與醫院做接口,中間是系統與平臺,最后則是藥品的交付。“康美就做中間這部分,做好‘連接’的角色,兩端都可以通過合作解決。”同時,他強調,這種合作一定是戰略性的,特別是藥品交付方面,保證合作伙伴區域獨家的利益,但必須有強制性措施,保證藥品的質量。
對于未來,他對康美智慧藥房的定位是一個互通的電子處方流轉系統、成熟的藥事服務和健康咨詢平臺、完善的健康檔案管理體系以及順暢的醫患溝通平臺。
至于與康美藥業其他業務的協同作用方面,雖然他坦承一開始并沒有想太多,只是一心想做一個能優化患者就醫流程的系統,但在做的過程中,的確有許多可以結合的地方。
例如,康美藥業擁有的全國網絡醫院資質,同時正在申報中的健康保險公司。這些未來將組建起醫患溝通、處方流轉、藥事服務、健康管理、健康智庫、醫保支付和健康保險的多功能的“超級大平臺”。
在通過互聯網改善中國醫療環境上,李建華還有許多想法,也準備做許多事情。他似乎在描繪一幅巨大的藍圖,講述一個關于中國“醫”和“藥”的大夢想。這些目前看來也許還有點遙遠,但用句現在很流行的話來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