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十三五規劃發布前,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解析要點需知
日期:2016/4/28
4月26日,國務院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同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在“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十二場報告會中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題做了報告。
文 | 李紅梅
轉自 | 人民網
“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十二場報告會4月26日在京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作了題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奮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報告。
答:一是資源總量不足、布局結構不合理尚未根本改變。優質醫療資源尤其缺乏,基層服務能力仍較薄弱。二是衛生總體投入水平偏低。2015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5.9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深化改革還需要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公立醫院科學的補償機制、運行機制、人事薪酬制度沒有建立起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相對滯后。四是服務模式亟待轉型升級。必須有效應對新時期復雜多變的健康影響因素和多重健康問題疊加的挑戰。
答: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醫療衛生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服務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群眾健康素養明顯提升,有效控制健康危險因素、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1歲。
“十三五”時期衛生計生行業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有哪幾項?
答:主要任務有8項:一是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二是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三是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四是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五是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及老年健康服務;六是完善醫療服務體系;七是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八是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在哪些方面下大力氣?
答:一是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要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實行差別化的醫保支付和價格政策,合理引導就醫流向。大力推動醫師多點執業。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使縣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0年,實現每個家庭擁有1名合格的家庭醫生(團隊)。
二是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7年,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全面推開綜合改革。在城市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等,同步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調整好醫療服務價格,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基本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
三是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構建藥品生產流通新秩序,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四是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落實社會辦醫政策,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推動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平發展。推進醫養結合。
答:“十三五”時期,基本醫保參保率要穩定在95%以上。一是推進建立穩定可持續的籌資和保障水平調整機制。繼續提高基本醫保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改進個人賬戶,探索開展門診費用統籌。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動基本醫療保險與生育保險合并實施相關工作。
二是進一步增強防大病、兜底線能力。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完善醫療救助制度。
三是改革醫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加快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實行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六統一”。力爭到2017年,實現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答:一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強基層、補短板。每個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重點增加兒科醫療資源。全面實施臨床路徑。
二是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實施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培養使用計劃,健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快培養一批全科醫生。補齊兒科、精神、老年醫學、護理、急救、康復等各類緊缺人才短板。
三是提升健康信息服務和大數據應用能力。全面實施“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建設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到2020年,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并實現信息動態更新。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四是加快醫學科技創新。啟動實施國家重大工程“健康保障工程”,實施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工程等。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