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4月16~17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七屆五次會長(擴大)會議暨第二十九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
會議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醫藥報社主辦,圣光集團承辦,廣發制藥集團、遼寧仙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賽柏藍策劃執行。
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國家科技部、國家人社部、國家商務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藥監總局等相關部委領導、行業專家、典型醫藥企業的高管等相關機構領導和專家蒞臨會議現場,發表了有關醫藥十三五規劃等諸多議題的演講,本屆會議同期舉辦了醫藥營銷論壇、醫藥互聯網大會、兒童用藥論壇等系列專題會議,共有超過1500位醫藥行業人士參加了會議。

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藍圖正式開啟,今年全國兩會上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未來五年經濟將會怎樣?醫藥產業十三五規劃,會給行業描繪出怎樣的發展路線圖?2016年之后,針對醫藥行業更加細化的政策安排將會怎樣?
本屆論壇主題“新格局?新征程”,在國家十三五規劃開局的大背景下,蒞臨會場關部委領導、行業專家、典型醫藥企業高管給大家解讀學習2016年全國兩會精神、各類醫藥相關政策,研判改革趨勢,將給醫藥健康行業帶來的新機遇與挑戰。
下面是會議精彩內容分享。
于明德(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產業發展未來兩大趨勢

醫藥子行業的發展情況高低各不同,中藥發展速度慢了一點,我猜測去年受注射劑的影響比較大。中藥飲片連年高速發展,招標不管飲片,定價不管飲片,報銷不管飲片,飲片一直好。生物制品我們一致認為它應該是下五年、下十年再多說一點是下十五年對這個行業發展最快的子行業,不是之一。
第一是走國際化道路。我們早走晚走都得走,用國際最先進的標準把中國現在的藥品質量水平提高上去,這是我們的任務,不完成這個任務醫藥強國的目標永遠不敢說實現了。我們現在有60多個企業和近百個產品,已經實現了FDA歐盟的、日本的、WHO、澳大利亞的還有一些國家的驗證,我們希望再多一些,能夠讓更多的企業按照國際最先進的方法生產藥品,把中國的產品送到國外市場上去,用國外市場巨大的資源發展中國醫藥產業,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產能過剩不升級永遠是過剩。
第二是生物技術是發展重點。未來十年二十年這個不會變,大家注意看國家對生物技術的發展態度。精準醫療計劃美國提出來以后,3月份國務院就召集諸多專家研究決定中國要實施精準醫療的發展計劃,這個計劃時間很長,計劃投資總額600億元,說明國家的領導人非常關注世界上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我們一定要朝最先進的國家看齊,這就是我們在當前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因為生物技術近年來已經體現出來巨大的生命力和潛力。
吳海東(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醫藥十三五重點

醫藥“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進入尾聲,正在履行報批程序。
規劃提出了推進重點領域發展,規劃明確了生物藥、化學藥、中藥、醫療器械、藥用輔料包裝系統和制藥設備等六個子領域需要重點發展的產品和技術,引導企業把握產業技術進步方向,瞄準市場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
規劃提出了八項保障措施,包括加大財稅金融扶持力度、發揮質量安全監管的調控作用、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健全藥品流通體系完善價格采購和醫保政策等政策,其中在建立市場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里面,規劃中提到要完善藥品分類采購政策,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價格醫保采購用藥等政策的銜接。
王宏廣(國家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副局級調研員):醫藥創新十大趨勢

醫藥行業是潛力最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產業且仍然還處在黃金時期。
新技術對藥物的研發的影響也顯示出了十大趨勢。第一,細胞衰老的控制可能會延長人類生命周期;二,癌癥疫苗可能部分的顛覆癌癥治療方式;三、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上進行創新;四、干細胞定向生產培育器官;五、基因組推動精準醫療;六、互聯網可能會顛覆藥品流通模式;七、移動醫療;八,醫學模式的轉變,藥物占市場的比例會下降。中醫核心的發展趨勢是發揮中醫在病前的主導作用、在病中的協同作用以及在病后的核心作用;九、藥物設計,根據你的結構藥物設計會成為一個大的技術方向;最后,是藥品安全的技術會提高,可有效抑制假藥在市場流通。
溫再興(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原巡視員):醫藥分開或有新舉措

“十三五”時期是醫改的關鍵時期,也是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建立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階段,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當中,提到建立現代醫藥流通體系,推動大企業建立城鄉藥品流通的網絡發揮郵件、快遞的優勢提高基層和邊遠地區的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放開了快遞業務送藥。另外是推動中小流通企業發展,再一個推動零售藥店這都是中小企業專業化的發展,零售企業是開展連鎖經營。
醫改的紅利還將繼續的釋放,醫藥分開可能會有一些新的舉措。大家也知道,現在政策導向是要推動醫院處方可以到社會上去購藥,整個零售的終端可能不斷加大。我注意到這幾年醫藥企業包括很多外資藥企,一直追著零售藥店,建立了零售的團隊。
紹稷(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落實促產業發展的舉措

《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指導意見》在大年初七發布,可見對此的重視。指導意見如何落實?
第一是做好分工。我委已經做好了落實時間表,目前正在征求各部門意見。
第二是加快創新支持。除了傳統的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外,我們去年創建了國內第一支產業投資基金和全新的專項建設基金,它是采取了資本金貸款的方式。在專項建設資金中,我們將創新藥品和高端醫療器械、化學原料的綠色改造包括我們危險化學品的搬遷改造都作為了重點的支持方向。
第三是推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因為藥品的價格已經全面放開,所以下一步就是幾部委做好醫療服務價格,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逐步理順醫療服務的比價關系,切實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第四是支持工業機器人制造和示范應用,推動智能工廠建設。
第五是支持新材料的創制。
第六是改善市場環境,建立醫藥研發生產和流通企業的信用記錄檔案,納入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在信用中國網站、企業信用信息公司系統予以公開,同時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利用媒體宣傳、市場準入等手段加大對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2015年度飛行檢查,CFDA共派出檢查組47個,涉及58個企業,涉及的范圍有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制劑、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制劑、生化藥品和血液制品。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制度、標準的建設,建立專職檢查員隊伍,繼續加大就是跟蹤飛行檢查的力度。
國家局制定了《藥品GMP跟蹤檢查計劃制訂程序》,有四項內容要進行跟蹤檢查。
一,根據最近一次認證檢查情況進行評估后列入的。比如說首次沒有通過第二次才通過的,這些企業我們是一定要跟蹤的。
二,是主要缺陷超過三項,特別是涉及到質量又涉及到生產,那讓藥監感覺這個應該說是比較嚴重的一項。
三,是在檢查后藥監部門會發一些告誡信,因為有后續的工作沒做好我們發告誡信,發告誡信的這些企業也會跟蹤。
四,藥品注冊檢查當中發現有必要跟蹤檢查的。綜合分析企業有下類情況:比如說批簽發數據異常,由總局或者中檢院的我們要跟蹤。第二個是發生大范圍嚴重不良反應,由總局或者評價中心提出的。第三個是藥品質量公告當中質量不合格的就是要跟蹤,第四個是發生重大質量問題由總局提出的是必須跟蹤。
王國棟(人社部醫保司醫改辦處長):醫保支付的新動向

2014年全國醫保基金收入是12712億,2010年的醫保基金收入是5617個億,增長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資金的支出2014年是11024個億,2010年醫保支出只有3600億,所以說現在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
支付方式的改革近兩年一直在推,2011年、2012年陸續在出臺支付方式方面的文案,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全國70%地區不同程度都推行按病種付費,所以在支付方式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
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總的還是要考慮加強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完善醫保的付費總額控制,形成對醫療機構的激勵約束,要推行按病種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還有按服務單元、按服務付費這樣一些復合式的方式。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正在抓緊制定醫保藥品和醫療服務的支付標準。以后想建立醫療機構和藥品供應商和經辦機構之間的談判協商機制。

新醫改向縱深發展,給中藥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藥品招標多次議價,獨家產品價格談判輔助用藥目錄全國蔓延,但是一些省把主要用藥也列入輔助用藥里面去,這樣嚴重影響了中藥的流行;
合理用藥深入人心,臨床路徑全面實施,醫院控藥、醫保控費;
研發創新成本增加,質量控制標準提高,市場監管重拳出擊;
中成藥療效價值亟待挖掘;
中成藥尤其是中藥注射劑上市后的再評價勢在必行。
挑戰就是機會。在全球的經濟坐標中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中醫中藥行業仍然是朝陽行業。民眾健康支出是剛性需求,從健康產業占GDP的比例看來中藥以及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及效益巨大。2月14日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的發布,把中醫藥級大健康產業作為經濟增長原動力的政策指引,為提振經濟發展增強了信心。
顧雪非(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醫保支付面臨的難題

我們建議加強門診補償,城市購買慢病管理服務,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向健康保障制度過渡。城鄉居民醫保應建立起與居民收入水平掛鉤的籌資增長和財政分攤機制,還有一個是解決異地就醫的問題,推行屬地參保提高醫保的可攜帶性,促進城鎮化、市民化,真正讓我們制度適合于人口流動。
醫保支付在我們國家有一些困難,為什么呢?第一藥品如何分組?在國際上有專門的機構來進行這樣一個工作,誰來分也不清楚。第二是支付標準如何計算?我計算的基礎是什么?跟現在藥品政府的招標采購價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第三藥價差如何分配?比如說在臺灣地區,這個藥價差是留給醫院的,那么醫院就有動力去用更低價的藥。第四醫療機構可否議價?
朱恒鵬(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17醫藥市場將會艱難

2017年,醫保資金將會出現大面積的虧損,至少一半地區將出現赤字,2019年,醫保出現赤字的地區將更多。而醫療市場來說,從2003年到2013年實現了消費轉型,患者要求好藥、好的醫療技術,這帶動了醫療市場和醫藥市場的火爆,2007年到2013年,政府辦的醫院年均收入增速是23%,這帶動了整個醫藥市場年均收入增速是超過20%。未來隨著經濟增速下滑和醫保資金的緊張,中國醫療市場將迎來寒冬。
2017年、2018年中國除了北上廣大部分地區包括省會城市三甲醫院都會陷入困難,屆時醫藥市場也將會很困難。

在美國上市一個新藥馬上回報就回來了,人家一旦商業保險公司認可你、病人認可你、醫生認可你,醫生馬上講我要這個藥跟商業保險公司談這個藥就下來了就能夠上市,速度很快。在日本最近也快了,我們中國匍匐前進五年都看不到前景,這是我們的現狀,為什么這么困難?
我們進不了目錄,昨天社保的還告訴我們今年也不知道有沒有。我借宋會長一句話,要是醫保沒錢了他怎么敢給你改目錄?我們醫保的資金虧損那么嚴重,一改目錄新藥進來了,現在我們的國家文件說一旦創新藥批準下來馬上就報銷,錢從哪來?第二個是集中采購,中國又給原來的審評審批再加上一些時間,上面是36到72個月,接下來的集中采購是一年到三年,現在集中采購確實就是三年。
信息來源:賽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