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醫改要有大動作!
日期:2016/4/1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2016年深化醫改重點,主要有六個方面的內容,包括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年內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等內容,如果這些工作都能落實到位,老百姓將會分享到更多實實在在的醫改紅利。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擴大到200個 一是將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由100個擴大到200個。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 目前,全國各地分布著約6800家城市公立醫院。2010年,我國在17個城市啟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4年試點城市擴大到34個,2015年改革試點城市將增加到100個。根據國辦2015年5月發布的《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到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改革內容包括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推進醫藥分開,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今年改革試點城市由100個擴大到200個,可見改革的力度在加大。 試點公立醫院主治醫生到基層執業 二是在全國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開展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主治以上醫師到基層醫療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試點。年底前使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擴大到15%以上。力爭全部三級醫院,80%以上二級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工作。
何為分級診療,診療主要特點有四個:一是基層首診,二是雙向轉診,三是上下聯動,四是急慢分診。分級診療被認為是當前緩解看病難的最重要的舉措,但是如何分卻是一大難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曾表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核心表現為供需矛盾,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醫院,城市農村患者也涌向大醫院,這樣就出現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所以分級診療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人人享有的一個就醫體制的保證,是對我國醫療資源格局的重新調整,也是對就醫習慣的改變。所以這項戰略舉措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分級診療實施之日,乃為我國公立醫院改革成功之時。” “關鍵是基層首診,大家只有在基層看病,再到大醫院看病,才符合就醫的次序,也才符合國際慣例,國際上沒有不分級診療的國家,看病都是按照醫療機構級別來看病的,這樣資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醫療機構,一旦重癥在上級醫療機構。我們要建立這樣一個就醫的格局,就要求實現基層首診。”馬曉偉表示。 年內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減輕負擔 三是健全補償機制,新增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嚴控不合理檢查檢驗費用。年內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

當下,社會上存在的因病致貧現象主要是因為包括癌癥在內的一些大病治療費用很高,動輒幾萬、幾十萬讓患者不堪重負。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今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今年兩會期間曾介紹說,有了大病保險之后,報銷額度普遍比原來提高了10-15個百分點,減輕了不少患者的負擔。 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或藥店購藥 四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建立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機制,推行從生產到流通和從流通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使中間環節加價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或零售藥店購藥,建立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制度,增加艾滋病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加強醫療和藥品質量監管。

以前,一些醫院為了阻止患者到院外的藥店買藥,醫生在開處方的時候字跡潦草,根本無法辨認,有一些醫生甚至使用代號。而之所以讓患者在醫院里買藥是因為有加價這個經濟利益在。賦予患者購藥的自由不光是減輕看病負擔,同時也是推動醫院轉型,讓醫院的收益更多來自于高質量的看病問診,而非依賴藥物加成。 對于“患者急需而國內沒有辦法生產的救命藥”的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表示,關于如何滿足群眾用藥,特別是要解決一些專利藥價格很貴、群眾用不起的問題,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包括開展國家談判。 建立激勵機制凸顯醫務人員技術價值 五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制度,鼓勵試點城市制訂公立醫院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建立與崗位職責和業績相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凸顯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鼓勵的方向仍然是醫務人員通過技藝來獲取報酬,而非通過其它手段。當下,一些科室或崗位比如兒科醫生存在負擔重、壓力大但報酬不高的現象,導致人才流失。這對患者來說也絕非福音。而理順醫務人員勞動和報酬之間關系,對于醫患關系而言也有積極作用。
會議還提出,新增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7萬名,其中兒科醫師5000名。這對于想生孩子或是二胎的人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 六是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提高基本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標準。新增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7萬名,其中兒科醫師5000名。統籌推進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 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在回答關于全國醫保聯網的問題時表示,要在今年基本解決省內就醫異地直接結算的基礎上,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結算已經提上日程,成為重點工作。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認為,今年的醫改重點更強調“醫療、醫藥、醫保”的三醫聯動,醫保在改革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鞏固完善全民醫保體系,簡單說就是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全面推行大病保險、加大醫療救助力度、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開源節流,同時加強各項制度的銜接,發揮制度合力,提高保障水平,優先保護困難群體。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加快推進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等,使醫保待遇的“可攜帶性”更強,群眾看病就醫更為方便,這也需要配套政策的推進,比如改進參保方式、加強與分級診療的結合等。
信息來源:醫藥新勢力
|